當然,這些他們都是在暗中進行的,若是讓心懷鬼胎的人知道有人在大批次儲備糧食,定會藉機造謠,到時勢必會鬧得人心惶惶。
不過,他們這般如此大的動作,尤其是展記在全國各地甚至是鄰國大批次的收購糧食,早已被有心的商賈疑心。
正當其它商賈還在研究展記的所作所為幕後的原因時。
果然,經過一個冬季的藏匿,西南這邊大面積的蟲災終於爆發了。
二月二,龍抬頭,農戶們在這一日紛紛拿起了傢伙事,下了麥田,準備開始新一年的生計。
然……才剛種下去不到幾個時辰的麥苗果然不出所料被剛越冬的蚜蟲給啃食殆盡。
接二連三地補種,終究還是敵不過大規模的蟲害……
一時間,全國各地皆都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此時,那些商賈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競爭不過展記了,就憑著展記少當家這份未雨綢繆的眼光和謀算,他們就已差了一大截。
此時他們再收購糧食,且不說糧食已經漲價,而且很多人已經不賣糧食了。
廢話!蟲災已經爆發了,再賣糧那就是傻子了。
不過,原本存有糧食的商家卻也暗自高興氣來,很多存有糧食的商家聯絡在一期商議,準備哄抬糧食的價格,尤其是小麥的價格。
這一切顯然與棗莊無關,因為沈錦書的原因,棗莊的小麥受影響不大,甚至身邊的村莊因為和棗村的人有往來,提前做了滅蟲卵處理。
雖說開春種下去的麥苗到底多少還是遭到蚜蟲啃噬,但和外面片葉全無地比起來,他們已經很知足了。
所以,當這些相鄰的農戶們知曉外邊蟲災的狀況,不覺都自發地送了很多禮物過來。
瓜果蔬菜,糧油雞蛋……雖不是很貴重,但是卻是鄉里鄉親地一片心意,沈錦書自然是高興地收下了。
鄰村一些農家也託了關係讓人給沈錦書送禮,沈錦書的名聲逐漸在棗莊附近響了起來。
沈家三姑娘天資聰慧,平易近人,雖說因病毀了容貌,可卻是菩薩心腸。
在棗莊,很多百姓都需要向沈家交租,沈錦書便私自做主直接免了他們一年的佃租。
沈錦書這數月來的舉動自然是瞞不住沈家。
沈老夫人直接派人來接馮媽媽進京一趟,美其名曰是關心想了解孫女錦書的近況,實際……
為此,馮媽媽特來尋錦書說起這事。
錦書則覺得事無不可對人言,告訴馮媽媽,老夫人若問起實話告訴她便是,左右一查也是瞞不了。
若是因此再讓馮媽媽開罪了老夫人,只怕……
至於,實話說多少,如何告訴,那就看馮媽媽自己的意思,她多年伺候老夫人,自然知曉該怎麼說,如何說,才不會引得老夫人反感。
老夫人那沈錦書倒是不關心,如今她更在意的是沐靖炎帶來的新食物能不能栽種成功。
自從上次他們領了一些回去試種,也不知是水土不合的原因還是,試種的方法不對。
總之很多人都失敗了,沈錦書沒有絲毫的意外,一種新鮮的東西,必然要經過大批實驗的失敗才能有一次成功可能,所以……
或許,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失敗,失敗,再失敗,終於,在某日,馮鐵錘興高采烈地領著沈錦書到自家的菜地驗收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