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白馬辭太平 > 第二百零八回 清君側老臣兵變

第二百零八回 清君側老臣兵變

推薦閱讀:

故而即便那沈欽再多糾結猶豫,也必須在他撒手人寰之前,將自己視若性命的皇位交出,眾臣見他將要交待後事,便湊上前去,只見那躺在龍榻之上,已然瘦成皮包骨,好似一具骷髏一般的沈欽,吃力的張開嘴巴,突出了四個字:“長子當之......”說罷,便將雙眼一閉,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右手無力的垂在榻邊,眾臣拜伏泣涕,但卻也要開始著手新帝登基與先帝沈欽的葬禮祭奠。廣德二年,沈欽於承天府天乾殿駕崩。同年,沈欽長子,年僅三歲的沈闊在皇太后的護佑及眾臣的擁戴下,遵從先帝遺詔,登基為帝,改元長寧,追諡先帝為衛文帝,百官送葬,新帝扶棺材,天下縞素,入安陵祖祠堂風光下葬。

不想新帝剛剛即位,一年不到,只因那衛文帝去的匆忙,只交代了皇帝繼位的人選,而未曾交待託孤及輔國重擔,故而無有人有權替年僅三歲,尚且無法自主處理朝政的長寧皇帝,故而一時之間,群臣紛爭不斷,沈欽屍骨未寒,眾臣便暗結黨羽,明爭暗鬥,甚至還在禁宮之中惹出不少人命。而在此期間,一直都是那沈欽的皇后,當今皇太后垂簾聽政,把持朝政。奈何在此之前,她一介女流並不知道如何處理國家大事,故而亦是有心無力。

無可奈何之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太后便大肆任用親緣血脈,親信外戚,為了平息朝中紛亂無止的黨爭,便趁機將大批官員以結黨營私為由替換免職,其中不乏一些根本沒有參加過所謂的黨爭的,曾跟隨沈欽南征北戰的老臣,他們都被那太后以莫須有的藉口拿下,故而心懷怨憤,憤懣不平。又見太后大肆任用親信,太后一系的外戚幾乎將朝野上下,大大小小的實權官位坐了個遍。這大衛國的朝廷表面上還是姓沈,實際上大權旁落,早已是那太后一系的天下。

故而這一眾老臣暗中集結在一起,便想著要絕地反擊,決不能讓那太后一系繼續禍亂朝綱,他們便打算合力廢掉新帝,推舉新的皇帝,這樣不僅能將那小皇帝背後的太后勢力扳倒,還能扶植屬於他們自己的傀儡皇帝,也好將這朝廷的大權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這些人從一開始,所想的便不是甚麼保住沈家已然打下的江山,他們只是在意自己手中的權力被人奪走,一時間難以平衡,說到底仍是利益不平,分贓不均,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忠義。而當一個國家之中,滿朝文武想的不是保住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而是自己權力的得失,那終將大禍臨頭。

果不其然,為了扳倒小皇帝背後,皇太后一系根深蒂固的龐大勢力,唯一的辦法便是掌握兵權。這些失去官位與權力的老臣,先是假借慶賀壽誕為由,將那掌管承天府內禁軍虎符的太后外甥徐開請到府上參加宴席。那徐開原是個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藉著皇太后家的勢力,自入了這承天府後,便一直欺壓原本的中原善民百姓,魚肉鄉里,百姓怨聲載道,曾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那徐開一紙訴狀告到了承天府衙門。

不想那承天府的知府也深知這徐開背後的勢力,直接牽扯到當今垂簾聽政的皇太后,故而雖然對那徐開的所作所為也早有耳聞,但卻不敢處置。故而他不僅將證人提供的物證偷偷銷燬,再矢口否認,更是使錢財買通了人證,將這案子陰陽倒轉,黑白顛倒,不僅將那徐開無罪釋放,更是將那告狀者痛打八十後丟出衙門,以儆效尤。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對徐開如何,百姓們敢怒不敢言,不僅是對這新任承天府知府的憎恨,更是對整個衛國朝廷的憎惡。

而當那皇太后掌權,開始任人唯親之時,竟叫那無才無德,遊手好閒的徐開做了承天府禁軍統制,掌管三萬禁衛軍。這支人馬雖然駐軍城外,但卻是距離承天府距離最近,也是最快能調動的部隊,而其餘的人馬大多陳兵南北邊境,或是其餘各州府,一時間難以調遣。而那些老臣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將那徐開騙到府上,虛情假意的迎奉他,溜鬚拍馬,好話說盡,叫那徐開一路飄飄然的模樣,很是得意。

想來本是一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搖身一變,小人得志,成了手握重兵的達官顯貴,太后親眷,自然是得意忘形。而這些曾今高居廟堂的老臣此時又紛紛上前“巴結”“討好”,更令他洋洋得意,找不著北。而這些老臣本就要利用他這種心理來使其放鬆警惕,更是打聽到這徐開喜好女色,便尋來承天府煙花巷中有名的幾個美人兒,在席間作陪。這無疑極為符合那徐開的心意,這些美人兒都是他曾經見過,垂涎已久,卻不曾染指的,故而今夜席間,大放情懷,縱情歡愉,推杯換盞,一醉方休。

在那幾個風塵女子連番的勸酒之下,酒過三巡,那徐開已然喝的酩酊大醉,順勢倒在那桌案旁,枕在那風塵女子豐腴的大腿之上,睡得香甜。而那些等待已久的老臣便一擁而上,將那醉酒之中的徐開剝了個精光,終於搜出了虎符,達成了目的。而那徐開雖然已然失去利用價值,但他倚仗著太后的勢力,狐假虎威已久,百姓更是對其深惡痛絕,這些老臣便將其關押在府上,並手持那禁軍虎符,連夜賺開城門,假傳軍令,連夜調集三萬大軍,畢竟承天府。

第二日清早,天還未大亮,那三萬人馬便在一眾老臣的帶領下,陳兵於承天府北門外。而那為首的老臣復又亮出兵符,只對那城門小吏說道:“太后外戚,擾亂朝政,謀權篡位,意圖謀反,我等隨先帝四方征討,方打下這一方天地,豈能拱手讓予他人?!我等不忍,那太后等人,倚仗權勢,欺辱聖上年幼,肆意妄為,禍害忠良,是可忍熟不可忍!我等乃是奉聖上密旨,勤王保駕,靖難清側!與汝等無干,勿要慌張!速速開啟城門,放我等進城,否則當即攻城,少時城破,汝等與那太后同罪!”

看管城門的小吏見那大軍兵臨城下,早已手足無措,六神無主,哪裡是還能定下心來思考思考,那年僅三歲的孩子皇帝是如何發出密旨,吩咐他人帶兵進宮勤王?故而膽戰心驚之下,被那老臣用言語一番恐嚇,便想著保命要緊,故而趕忙將城門開啟,放大軍進城。而那些皇太后一系的達官顯貴,聽聞那些曾經被他們設法拿下的老臣竟然勾結在一起,不知使了甚麼手段,竟然能調動禁軍,故而一時間慌張不已,紛紛拖家帶口,想要逃離承天府。

不想那些老臣早有準備,三萬大軍進城那勢必會傷及無辜百姓,而此前這些毫不隱藏的人馬更是聲勢浩大,只怕早已是打草驚蛇。於是便一不做二不休,先分兵把守住各個城門,絕不放走一人,而那些老臣則帶著一千甲士直奔那皇宮而去。承天府的百姓雖然不知發生了甚麼,只當是又要改換日月,故而各家各戶緊閉門戶,不敢外出,生怕被波及遭難。

而當那老臣領著甲士們衝入皇宮之時,見諸多小太監小宮女竟捨身前來攔阻他們,不顧一切,大有搏命之勢。原來是那皇太后知曉這群老臣發動了兵變,膽戰心驚之下卻又無可奈何,想要逃跑卻是插翅難飛,只得孤注一擲,派出了禁宮之中所有的太監與宮女,逼迫他們必須以血肉之軀擋住那些甲士,否則就要將他們處死。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橫豎都是死。這些宮女太監實在不敢違抗皇太后的命令,無奈之下,只得捨命相搏。

可那些老臣大多是跟隨沈欽四方征戰的將軍,哪一個手上不是沾滿鮮血,哪一個身後不是累累白骨,故而他們根本不會因此心慈手軟,他們此行本來的目的便是剿滅太后及其亂黨,凡是抵抗他們的,幫助太后的,便一律視作外戚亂黨,無論你是何品級,是何官員。絕不放過一人。正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又有言道,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故而他們當即下令,甲士們一齊亮出明晃晃、寒氣逼人的鋼刀,直從那擋在身前的太監宮女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胳膊來擋便剁胳膊,腿來擋便跺腿,直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時間,那宮門處血肉橫飛,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撕心裂肺的叫喊聲震天動地,而那群身穿鐵甲,手執鋼刀,以鐵面遮臉的甲士卻依舊無情,徑直往深宮殺去。

那群太監宮女終是招架不住,在大多數人慘死後,剩下的一小部分人便四散逃去,那些老臣並未糾纏,而是直奔後宮,皇帝與太后寢宮,四處搜查,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太后的外戚親信。不出一柱香的工夫,便有甲士在御膳房的角落之中發現了那身著宮女服飾瑟瑟發抖的皇太后,懷中抱著的,正是那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只顧著嬉笑的長寧小皇帝。

甲士便將那太后扯出,押解到一眾老臣身前,小皇帝則被抱起,回到皇帝寢宮安置。且說那皇太后一路掙扎,高聲辱罵,可當她再度見到那些老臣之時,卻悔恨萬分。她所悔恨的,不是自己任用外戚親信控制朝廷,而是悔恨自己為何當初未曾狠下心來將他們全殺了,斬草除根。可這群老臣根本不給她絕地反擊的機會,而是當即收網,將皇后一脈的所有親眷盡皆捉住,以皇帝之名,發矯詔,將皇太后以謀反罪論處,除了皇帝以外,三族之內,盡皆處死。

數千名甲士押解著浩浩蕩蕩的身著囚服,腳帶鐐銬的犯人隊伍向承天府南門趕去。皇太后案牽扯人員之廣近千人,這些老臣也不詳查,盡皆處死,一時間承天府城南郊外的土地皆被鮮血染紅,後有大雨沖刷三日都未能沖洗殆盡。

最新小說: 我在非洲當宗師 太鼎 我拿時光換你一世痴迷 元靈大道 大唐雙帝 逍遙修仙小神農 明英蕩寇志 至尊神醫在花都 歿滅 修仙:從一巴掌拍死元嬰開始 千古長安客 謫仙一劍 俠隱紅塵 諸天三萬界 老大總想要我死[快穿] 馭仙魔皇傳 碧雨天涯 劍花人葉 重生之將門女剎 穿越之賤嘴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