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次只能按本次考試來評分,我們有嚴格的紀律來禁止以任何藉口改變成績,除非是教師犯錯。
然後,這位學生才認識到想改變成績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變得非常氣憤:“教授先生,”他說:“在這個城市我至少可以列舉出50位成功人士沒有學過這門課,甚至於都沒聽說過這門課的人,他們都在某一方面成功了,這門課及不及格有什麼了不起?少考幾分也不會影響我拿學位證書。”
“老天爺啊!”他又補充說:“他們從不和你教授一樣只看事情的表面。”
聽到這番話,我朋友鎮靜了45秒(我已經懂得在你受到誹謗時,避免舌戰的最好的方法,在回答前長長的鎮靜一會。)
然後他說:“同學,你說的大部分是正確的。的確,有許多成功的人幾乎不懂這門課。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也完全有可能成功。在整個生活中,這門課不會完全決定你成功或失敗。但是請記住,你對它表現出來的態度要比你的成績更為重要。”
“你這是什麼意思?”學生問道。
“事實就是這樣,”我朋友回答說:“外界會和我一樣給你打分。如果你的工作做不好就不會得到任何提拔或加薪。”
我的朋友教授又停了一會,目的是讓他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然後,我朋友教授又說:“我給你提一個建議好嗎?你現在處於高度失望的狀態。我對你現在的表現很不滿意,但是你對我再過份,我也絕不會怪你的。不過,請用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一問題,這裡有一條特別重要的教訓: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不會取得任何成功。現在吸取這教訓,五年後你會認識到這是你一生中受益最大的教訓。”
幾天後,教授聽說這名學生又重新註冊了這門課,教授心裡非常高興。
這次他以優異的成績學完了這門功課,後來,他特地來電話與教授約定見面並告訴教授他是多麼感激上次我們的討論。
“我從上次考試的失敗中學到了很多,”他說:
“教授,這可能聽起來有些古怪,但是,我確實因為上次沒有及格而高興。”
我們可以變失敗為勝利。
吸取教訓,並接受這一教訓,然後當你回首往事時,你會欣慰地一笑,從不後悔。
眾所周知的張海迪,她小時候就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但她從沒放棄過,努力學習,上了大學。1983年,她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
她說過:“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因此,她成為中國殘聯第七屆主席團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團長,第4屆亞殘運會組委會主席。
高位截癱,這並沒有使她放棄成為一位作家和主席。
大學畢業時,她曾對人說:
“我的殘疾實際上會成為我事業上的財富。我們永遠不要以貌取人,這樣每個人可獲得第二次機會。”
難道這不是一個變失敗為勝利的例子嗎?
失敗只是一種心理狀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是一個成功的股票投資者。
他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精心策劃每次投資。
有一次他告訴我,“當我15年前開始投資時我想盡快富起來。相反,我很快破產了。但那並沒使我停止。我知道經濟的力量,並且懂得時間一長,只選好股票,多數投資都會成功。”
“我把第一次失敗看作是教育投資,也可以說是交學費。”
他大笑了。
同時,我還認識另外一些人,他們在做過幾次失敗的投資之後,便完全沒有安全感了。
失敗者不是分析他失敗的原因,找出問題所在,而是得出了完全錯誤的結論。
他們認為,買股票只不過是一種賭注,每個人最後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從現在做起,去從你的每次失敗中吸取一點教訓,下次工作上或家庭中出現什麼問題時,一定要安靜下來,找出事情的出因,這是避免再錯的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那麼,失敗還是值得的。
人類是奇怪的動物。
我們很願意接受成功的獎賞。當成功時,我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希望讓別人指著我們說:
“這就是幹某事而成功的那位。”
這種心理狀態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