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嶽正陽琉璃廠文化街,本來一些門臉房是被人用來居住的,現在嶽正陽回來就看到一些小門臉都變成與古玩有關的店鋪。
海外文物販子、走私客也大批湧進市場,讓這些小門臉都賺的盆滿缽滿,可想而知古董文物流失的有多厲害。
因為市場的活躍,京城就出現了幾個值得收藏者注意的古玩市場。
比如聚集在長椿街國華商場西側的古玩市場,這個市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擺古玩攤和賣菜攤的混在一起。
你在這邊買古玩,旁邊說不定就有買菜的在討價還價。有時候古玩攤上的古玩說不定還粘上一兩片爛菜葉呢。
就這樣,這些擺攤的也時常提防市場管理來查抄。
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立馬把地攤布的四角一抓,兜著古玩就跑走了。
還有在鼓樓也出現了古玩市場,他們則與賣爆肚、餛飩等一些小吃攤子為鄰,嶽正陽甚至懷疑這些吃餛飩的碗都是古玩。
當然也有一些市場專門搭起了雨棚,這些古玩攤兒就不用四處躲藏了,只要交點管理費,就可以再這裡正常營業了。
不過就算這樣,這裡的古玩攤兒始終都沒得到文物部門認同許可。
所以像那些流動性強的古玩市場就沒有太大的人氣,只有幾個被官方認可的才會人頭攢動。
有些做古玩生意的,沒有固定攤位的,他們也有辦法生存。
他們許多人以收廢品的名義到鄉下去收購一些民間的古玩。還不說,下鄉收古玩太容易到手,因為他懂和這些不懂的老百姓相博弈,結果顯而易見。
殊不知,他們倒手賺了幾百上千的就以為發達了,可是這些東西經過別人運轉出境,身價就會暴漲。
在國外拍賣會上,華夏古董大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錢拍出。
古玩收藏熱潮,讓原本沒有太多人的琉璃廠文化街,陡然的人來人往,嶽正陽想在街面上逛逛都被幾個人不小心撞了一下。
琉璃廠像那些榮寶齋、悅古齋、韻古齋、瑞成齋、萃文閣等等百年老店都有好多家。
他們這兒東西多,雖然價錢比別處貴上一些,但是他們保真啊,這也是文化街繁華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京城就有了一句話,那就是到京城有兩看。抬頭看,到廣場看升國旗;低頭看,到琉璃廠看古玩。
“撿漏”這個詞也是這個行業最活躍的字眼。
收藏者都已撿漏當做一種快樂,一種機遇,當然他的樂趣就在於尋找過程之中。
嶽正陽這個古玩市場的老蟲,自然也會時常出現在古玩聚集的地方。
他在琉璃廠文化街就發現一家主營玉石的店面,他從玻璃櫥窗向裡面望去,卻見裡面琳琅滿目的擺滿了美石。
隔著玻璃,嶽正陽就看到裡面有雞血石、翡翠、和田玉等等各種雕工精美的玉石。
讓嶽正陽以外的是這個時候竟然有人開始搞雞血石生意了。
嶽正陽一打聽才知道,這個時候的雞血石也不便宜,甚至大紅袍雞血石比羊脂白玉還要珍貴。
之所以珍貴,想來是大紅袍雞血石形成不易,產量稀少,在國內外都是十分罕見的原因吧。
在後世一枚小小的大紅袍雞血石印章的價值都要上百萬,可想而知他稀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