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知道,征伐吐谷渾若是大勝而歸,一舉剿滅門閥世家,那自然是有好處的。
萬一敗了,可能就會引發出可怕的連鎖效應,甚至導致大隋四分五裂,門閥世家捲土從來。
實則這對於大隋來說,是一件很冒險的事情。
雖然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解決門閥餘孽,但是同樣風險很大。
滿朝文武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用緩慢,溫和的方法,來平定大隋之事。
就比如說,先穩固住內部,科舉結束之後,安安穩穩的發展兩年,然後在發兵吐谷渾。
這才是,最為穩妥的辦法。
但是,李牧今個提議發兵,這些人卻不敢反駁。
畢竟,別人說自己不會敗,那可能是個笑話,是在吹牛。
但是,李牧說他自己不會敗,那很有可能就真的不會敗。
對於李牧的決定,楊廣向來是無條件支援的,李牧這邊話音剛落,楊廣當即表態道:“好,朕許上將軍發兵。”
緊接著,便聽楊廣繼續說道:“朕許上將軍發兵,並非為了朕的一己之私慾,而是朕每每想起來護兒將軍,想起來整,來弘等人,朕便心如刀剿,整夜難免。”
“來氏一門,父子五人拼死相護於朕,還有,死在那運河之上的將士們。”
“朕每每閉目,運河上那一夜的場景都浮現在朕的眼前。”
“鮮血染紅了運河,河面之上,到處都是慘敗的浮屍。是來氏父子,是大隋的將士們,是他們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朕的性命。”
“若無來氏父子,無我大隋將士,當日,朕早就亡命與運河之上。”
“來氏父子未曾辜負與朕,大隋將士未曾辜負與朕,朕便也不能辜負與他們。”
“朕若不知門閥餘孽去向還則罷了,既然以知,讓他們多活一天,朕便無顏面對這些烈士。”
“區區吐谷渾,蠻夷小國,居然膽敢收留門閥餘孽,當滅之!”
楊廣的話鏗鏘有理,擲地有聲,聽的人熱血沸騰。
“陛下,吐谷渾國小民弱,臣以為出兵不在多,而在精。”
“臣親領十萬大軍,兵伐吐谷渾足以!”李牧拱手言道。
這時,楊廣問道:“愛卿親自領兵,兵伐吐谷渾,這朕自然在放心不過的。”
“不過,愛卿一走,這剿匪之事該有何人負責?”
而今,李牧負責剿匪之事。這些匪徒雖然戰鬥力不強,但是他十分噁心。
時不時的就鑽進山林當中,和官兵躲貓貓,想要將他們徹底的剿滅,卻也不是很容易。
李牧想了想,向楊廣舉薦道:“臣以為,當以裴仁基,張須陀二將,為正副剿匪使。”
“剿匪之時,非是一時能夠奇效的,得緩緩圖之!”
在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匪患。窮如三國戰亂時期,也有泰山匪寇,黑山匪寇。富如南北兩宋,也有梁山水泊這等草寇。
在古代,這種佔山為王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需要,將那些魚門閥世家勾連的匪寇剿滅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