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世家最終還是服軟了,應允了楊廣要在大興城當中建造公學的事情。
既然門閥世家服軟,楊廣自然是要窮追猛打的,大興城內公學的數量,也從原本規劃的四座,變成了九座。
對於門閥世家來說,大興城的各種利益的爭奪他們已經輸了,四座又或者九座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什麼意義了。
御書房中,李牧在給楊廣提供著各種意見。
比如,以現在大隋的國力和社會的生產力來看的話,三年的公學教育是最為切合實際的。
像前世那種九年制度的義務教育,在大隋這個年代想要施行那無疑是痴人說夢的。
這個年代講究的是十年寒窗,若是真供養這些學子十年的話,單單是一個大興城的九所學校,都得需要一個海量的消耗。
而且,要知道,這其中能夠真正成才的必經是少數,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這種消耗是沒有意義的。
李牧建議楊廣,九所公學當中,八所為小學,一所大學。
小學學期為三年制度,小學的學習課程也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知識,三年小學結束之後。然後在對所有人進行統一的考試,擇優錄取進入大學。
大學學期為六年,大學的課程便要相對深奧很多,多數為一些治國安民之策略。
如此一來的話,便可以在儘量付出小的代價的情況之下,儘可能多的培養人才。
李牧的這一番話,頓時是讓楊廣茅塞頓開。楊廣之前對於如何開公學,心中還有有很多的疑問的。
但是,經過李牧這一番講解之後,瞬間就感覺自己的腦海當中清明瞭許多。
“朕得愛卿,當真是如虎添翼!”楊廣忍不住感嘆道。
次日。
陛下要在大興城開足足九所公學的訊息被傳揚了出去,但凡是七歲到十二歲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到大興城的公學當中讀書。
除了能夠免費讀三年書之外,這三年當中若是表現的好,那麼將來還有機會進行為期六年的大學教育。
據說啊,若是這九年寒窗苦讀結束,那麼是能夠在大隋當官老爺的。
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大興城各行各業的百姓們都歡呼雀躍起來,一個個都是喜出望外。
要知道,這個年代知識那是掌握在門閥世家手中的,偏偏想要做官,那必然就得先讀書。
正是因為掌握了知識,門閥世家永遠都是門閥世家,窮苦人家,也永遠都是窮苦人家。
可以說,讀書是擺脫窮苦的唯一出路,只是從前大多數百姓們從來沒有讀書的機會。而現在,他們有了。
三年制度的義務教育,這是給這些沒有機會接觸到知識的窮苦孩子一個機會。但是,能不徹底的更近一步,那麼就還得看他們自己的表現了。
訊息一傳開,百姓們無一不感念著楊廣的好,甚至許多人還給楊廣立下了生祠牌坊。
最讓百姓們感動的便是,大興城的公學完全是免費的,這對於百姓來說,是最為高興的。
雖然大隋是一個富裕的國度,但是大部分的財富是掌握著門閥世家手中的。
最底層的百姓,也僅僅只是能夠保證吃的起飯的同時,略微的有些盈餘。這些盈餘用來貼補家用,添置些衣物是夠的,但是卻很難支撐一個孩子讀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