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文武大臣們一直從太陽剛剛露頭的時候,等到了太陽昇到了正午。
這可是足足兩三個時辰,眾位大臣那是早就等的渾身難受,心中也是格外的焦急。
就在那日頭升到最高的時候,只聽宮裡齊聲傳來一聲聲的高喝。
“陛下駕崩。”
“陛下駕崩。”
.......
......
一聲聲的高喝從皇宮內院中傳來,眾位大臣心中不由的一凜。雖說老主楊堅早已病重,這一天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如今人就這麼沒了,不少的大臣心中還是很悲傷的。
平心而論,楊堅雖然晚年好猜忌,但是縱觀他的一聲,應當還是功大於過的,也能算是一個名主。
隋朝之前,南北朝間,天下幾經紛亂。大隋剛建國時人口僅僅只有六百萬戶,約莫三千五百萬的人口。而隋朝在隋文帝楊堅的手中,經歷了開皇大興之後,人口已經從大隋剛建國的六百萬戶,增長為八百萬戶,人口也由三千五百萬,增長到了四千六百萬。
在農耕時代,人口的猛增便意味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要知道,隋朝與華夏曆朝歷代的皇朝都是不一樣的。隋朝更像是一個各大世家門閥妥協的產物,楊氏與其說是皇室,不如說是隋朝最大的門閥。
縱觀隋文帝楊堅的一生,似乎都是在與世家的妥協中度過的。隋朝之所以滅亡,或者就是因為楊廣不願意與世家妥協,在打壓世家的過程當中,步子邁的太大,扯到蛋了。
楊堅與大隋來說,可是說是有功勞的。所以,乍一聽到楊堅的死訊,朝堂當中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心中都湧起了一股悲切之感。
就在朝堂眾臣還處於一個悲傷與懵逼併存的時候,只見黃門侍郎張衡打大殿外走來。
張衡打大殿外走來,走到文臣武將的最前列,這最前列站著的是誰,正是靠山王楊林,昌平王邱瑞和越王楊素,這三位大隋朝的老王。
“晉王有要事邀請三位後殿商議。”張衡湊到三人面前,畢恭畢敬的說道。
這三位,那可是開隋九老。可以這麼說,就大隋朝的天下,至少得有半壁江山是這九位拜把子兄弟一起打下來的。在這三位面前,張衡可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肆。
昨晚發生了什麼,靠山王楊林能夠猜到個八九不離十。老主楊堅是怎麼死的,楊林心中也有個大概。對於老主楊堅,楊林心中是有著愧疚的。
畢竟,若沒有他給李牧兵符印信,只怕老主楊堅死不了那麼早。登基坐殿的也不是楊廣,而是楊勇了。
但是,為了大隋,為了這大隋能是天下百姓的大隋,而不是門閥世家的大隋,楊林只得如此。
正如同李牧所言,老主楊堅壯年之時尚且壓不住門閥世家,若是真讓楊勇繼位,只怕也難免淪為世家門閥的傀儡。
靠山王楊林對老主楊堅心懷愧疚,他不敢去面對楊堅的遺體。
“我最近身體不適,見到皇兄的屍體難免傷心過度。你告訴晉王,我便不去了,在這大殿等著就是。”楊林對張衡說道。
說罷,楊林也不管張衡,而是對著一旁的楊素說道:“老九,你去吧,你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