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司徒南在1988年前還是熱衷拍電影的,但是由於缺乏支援,後來到了國外去拍一些好看的禁片,總體來說是一個有才華的導演。
而且他第一部電影是很可能拿到國外的金熊獎,可惜因為缺少相關的支援,後面連原片都找不到了,一氣之下才到國外發展的。
“峰哥,我已經給導演投資了,但是國內電影市場非常低迷,所以這部電影只能到國外去,不然肯定會賠光的。”
王思潮把自己手中閒置的現金用於司徒南的處女作,片子是已經拍好的了,但是跟北寧車站一樣的困境,沒有人會為這部電影買單耳朵。
李海峰看著電影的簡介,這是一部武俠片的劇情,但劇情非常新穎,放在新世紀也不過時的劇情,而且從劇照來看也很不錯。
李海峰一下子想起了司徒南在新世紀的言論,他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的處女作無法正常發行,最後連原片找不到的下場,成為他最大的遺憾。
那部傳說中的國產經典之作《拳師》,李海峰一下子就對這部電影感興趣了,因為這部電影在國內影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雖然沒有多少人看過影片。
這部電影的劇情更是成為專業院校的課件,只不過無法完全還原影片而已,而且後人對它的評價非常高,是當時最有可能拿到金熊獎的第一部國產電影。
金熊獎在電影界的地位就好比是諾貝爾獎,所以可以拿到金熊獎是一個非常高的肯定,特別是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
“我今晚就要看到電影,然後我們再討論該怎麼做。”
李海峰不敢輕易許諾,因為自己現在的處境跟司徒南差不多,如果辦不到肯定會很栽面的,此刻比起以前更加謹慎。
於是北寧車站的辦公室裡,借來了幕布和放映機,一幫人就在裡面欣賞著這部司徒南的佳作,一部本該消亡的電影。
司徒南全程都在看自己的影片,絲毫沒有跟自己的觀眾交流一句話,這跟他後來的發展很不一樣,或許李海峰可以改變他的命運。
在北寧車站的人都是之前的退役軍人,他們本來應該要保持莊嚴的,但被電影《拳師》給激發出最真實的感受出來了,因為電影的情感渲染太好了。
李海峰也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這可是大師級的作品,為什麼當時沒有人願意為了它做出一點支援。
但現在完全改變了,李海峰決心為這部電影付出一切代價,極力推薦它到金熊獎去競爭最佳外語片的獎項,不是為了所謂的電影情結,而是自己有一個新的方案了。
《拳師》裡面出現的地方,正是在未完全開發的江寧市取景的,而且山清水秀加上一個好電影,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宣傳,可不是賺一兩張電影票那麼簡單了。
“司徒南導演,我願意全力支援你在海外上映這部電影,但我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我要當這部電影的出品方。”
李海峰是站在商人的角度出發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北寧車站計劃服務的,又一次的豪賭,賭《拳師》是否可以拿下1988年金熊獎的最佳外語片,賭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