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旺服裝廠拒絕為李海峰代工校服,但李海峰並不害怕,因為自己把對方看透了,目前只是強裝有骨氣,遲早會來找自己認錯的。
李海峰讓農貿市場和罐頭廠的人,一旦是有人打電話或者上門找自己,那就讓他們直接到自己家裡談話,或者給自己家裡的電話,其實就是在給東旺一絲尊嚴。
李海峰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沒目前只有自己可以提供如此龐大的訂單,而且把單件成品的利潤翻了翻,東旺不可能不答應。
這下,自己才有時間思考如何面對銷售渠道和營銷策略了,別說是童裝這一個單品,就說整個服裝市場的情況,其實很難直接開闢這方面的市場。
1988年,國內對服飾的需求還是比較一般,熱烈一點只有大城市,它們是最早接受潮流服飾的影響,而江寧本身還不具有這樣的市場規模。
所以李海峰還要想辦法讓童裝單獨開啟一個市場,難度可比之前難多了,幾乎可以說無中生有的把戲了。
1988年的江寧市,市民經濟剛發展起來,但很大部分的支出還是日常用品上,衣服的銷量其實很穩定,因為可以選擇的款式有限。
基本都是其他淘汰或者不再流行的款式,藉著城市之間的差距,把這些衣服在異地出售,賺取差價,這是服裝行業的一個消化機制。
別說是小朋友的衣服很是單一和不好看,大人的衣服也沒有多少區別,襯衫換個顏色就能繼續買賣了,而女的就多了裙子這個單品,其他的就更別說了。
所以李海峰的壓力特別大,而且等到冬季一來,童裝市場就更難開啟了,所以盛夏到金秋之前的時間段很重要,兩個月的時間來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
“吃點水果吧,吃完再想怎麼處理吧!”
夏婉秋非常貼心送來了盛夏最後的果實,天氣只會越來越涼快,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吃到來自北方的水果。
李海峰端著水果盤就跟著夏婉秋出去,他意識到自己這幾天疏離家人,而且妞妞那邊還是剛剛轉學的,所以需要自己去安撫一下家人的心情。
但在客廳,妞妞居然抱著小貓在藤椅上,正在給小貓講解一些東西,她手裡拿著一本兒童雜誌,這可是一本兒童雜誌。
“妞妞,正在給小貓講故事嗎?講什麼故事?”
李海峰抱起了妞妞和小貓,盡到一個父親該有的責任,不過更讓他好奇的是那本兒童雜誌,上面可是一些彩色的插畫。
“爸爸,我正給小貓講哪吒鬧海的故事,你看這上面的就是哪吒,三頭六臂的大哥哥!”
妞妞指著一張插畫說道,這是她目前能夠辨認的事物,整本兒童雜誌都是插畫和簡單的文字講解,對學齡前兒童沒什麼干擾。
李海峰溫柔把妞妞和小貓放在了藤椅上面,他的目光被這本兒童雜誌給吸引了,整本書有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是插畫,剩下的才是文字講解。
李海峰跟妞妞借來了這本兒童雜誌,他大致翻看了裡面的內容,發現這本兒童雜誌是江寧日報的衍生品,每週出一本兒童雜誌,訂購幾乎涵蓋整個江寧市的學生群體。
兒童雜誌上面有很多的地方,都是用插圖來表達內容,而插圖裡面的人,顯然是大人故意化妝打扮才顯得年輕,看起來就很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