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雨水不停衝撞著結實的地面,常川江也徹底咆哮起來了,雨季最終控制住了整個江寧市,它們勢不可擋。
江寧市街頭的人少得可憐,只有上下班的人,其他人在乾燥的地方躲避著,等待雨水稍微小一些才敢出門,不然又多了幾套無法乾透的衣服。
紡織廠的車間裡也是溼漉漉的,雨衣掛得到處都是,雨水闖進了屋簷下乾燥的地方,它們是未來兩個月的主角,沒有人可以擺脫它們。
“姐妹們,你們昨天去買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豬肉從九毛錢一斤,漲到了一塊錢了!”
車間裡的女工開始聊起了這個話題,菜籃子越重,花的錢就越多,她們是市民經濟最活躍的一群人。
現在菜市場集體漲價了,可把她們愁死了!
“一塊二吧,我今早趁著沒雨才去菜市場買的,而且蔬菜的價格漲得最離譜,兩根胡蘿蔔居然要一毛錢,以前還白送的!”
另一個女工也提出了不一樣的價格,而且這不是單一事件,漲價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簡直威脅到了每個人的錢包了。
1988年的江寧市,人均工資水平才一百多塊錢,而且還是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而物價上漲的速度遠超工資。
“再這樣下去了,我寧願帶著家裡的老少在食堂吃飯,省了菜錢和爐灶,貴得太離譜了!”
越來越多的抱怨之聲出現了,她們打起了紡織廠的主意。
但現在不再是以前了,蕭氏集團在一步步收購整個紡織廠的同時,開始針對一些十分耗錢的事情進行節制,其中食堂就是第一步。
很多人甚至懷念起了肉菜限令時期,因為即便是在雨季之下,肉菜價格也不會上漲,現在幾乎一天一個價格。
因為之前江寧市的所有肉菜都是由食物站直接供應,而且當時人們對肉菜的需求還沒那麼大,所以限制才那麼容易實施。
但是一切都改變了,即使馬上執行肉菜限令,但是也不會有人遵守的,供應關係正式形成後,幾乎無法扭轉這個局面了。
“怎麼回事呀?肉菜那麼少!”
工人們集體朝著食堂負責人發起了抗議,飯是足夠的,但碗裡的肉菜還沒不到平時的一半。
肉菜價格也讓食堂方面做出調整,實在扛不住這麼大的漲幅,即使是從三大中間商手中同意採購,價格還是比以前貴很多。
一大碗米飯,上面就只有兩三片肉,加上十幾根青菜,這就是縮水後的待遇,味道是沒有變化,就是量太少了。
但抗議無效,工人們只能就著米飯和肉菜吃了起來,唯獨夏婉秋的飯桌與人不一樣,多一個金屬盒,一開啟就能聞到香味。
“大妹子,這是什麼東西?”
眼尖的大姐看到了盒子裡面出現的豬肉,一塊豬肉就抵得上自己碗裡的所有的菜肉,看得真的是眼饞。
所有人看著那塊從金屬盒裡夾出來的豬肉,樣子跟平常看到的紅燒肉沒有區別,就是上面的油光比較明顯。
“這個是紅燒肉罐頭,是我愛人那邊進貨的,可以放幾天不會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