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海峰才找到這些人幫自己處理報紙的問題,本來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但經過文字遊戲的加工,很快將變成一個大炸彈,炸傷李海峰的敵人。
稿子內容除去描寫包子店被砸的部分,更多把李海峰塑造成一個從底層出來的普通人,藉助包子店想要養家餬口,卻遭遇了黑惡勢力的敲詐勒索,以及痛斥黑惡勢力。
文字上把李海峰塑造成了弱者,可以在情感上抓住更多的人心,讓自己得到更對的支援,最主要的是讓事情進一步發酵升級。
文字遊戲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炸藥爆炸。
“妞妞,明天我們一起去海邊玩玩好嗎?”
李海峰一回到家裡,就讓夏婉秋請假三天陪自己和女兒,說是自己要散散心。
夏婉秋沒有多想,於是她打電話請完假後就開始收拾東西,李海峰預定好了旅店和大巴,在風暴肆虐這裡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需要找個地方躲一躲。
李海峰知道明天報紙一上市,肯定會引發一場更大的風波,而想要息事寧人的那方,肯定想要跟自己講和的,但自己不打算這樣做。
去海邊度假散心是一個幌子,目的是為了讓紡織廠大老闆出手才是關鍵,梁氏兄弟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所以自己最好不要出現。
不給他們一點機會去把事情給擺平了,一家人收拾好了東西,第二天就在車站上車,發車前,李海峰特意買了江寧市最有影響力對我報紙——江寧日報。
這一期的江寧日報的版首給了李海峰和他那個被砸的包子店,只有四張配圖和一千字的文字,就把可憐人的形象給立起來了。
標題是“震驚!黑惡勢力無視律法,打砸勒索包子店!”
這個標題是李海峰親自寫的,是新世紀最常用的標題之一,光是這麼有爆炸傷害的表姨,就能讓大眾也加入這個事情的討論。
文章裡,把李海峰描寫成了弱勢的一方,而砸了包子店的那夥人成為了黑惡勢力,比資本家更讓人反感的群體。
李海峰在大巴車上,也看到了許多乘客也在閱讀江寧日報,都被版首的文章給吸引了,他們臉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憤怒。
“你不就是那個可憐的包子店老闆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有個知識分子第一眼就認出了李海峰,那個在報紙文章裡的可憐人,他是第一個進入文字遊戲的人。
隨著李海峰人認出,一股新的力量也進入了這場遊戲,越來越多人都認為李海峰是受害者,於是紛紛寫信給各個部門,讓他們出面打擊黑惡勢力。
李海峰在大巴車上保持安靜,極力把自己塑造一個受害者,博得了更多人的同情,事情總算是回到了正軌上了。
到了旅店房間裡,李海峰才憋不住了,他在裡面才敢笑出聲來,剛才在大巴車上裝了那麼久,現在總算釋放出來了。
如同雪片一樣的舉報信來到了各個部門,他們也認定賈平一夥人正是人民公敵,於是以尋釁滋事和黑社會組織的罪名逮捕當天打砸包子店的人。
而主謀賈平躲在工廠裡,生怕自己被抓走,他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惹了不該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