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妙君緩緩的把楊戩的設定胡謅了出來:“……所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都配、都有資格、都有那個命數承受得住與我傳藝授武這份因果的。”
“同樣,正因為你的命格、命數,加上與我傳藝授武的因果,所以我才有把握讓你坐上那九五至尊的寶座,和身具紫薇命格的那一位逐鹿中原中勝出的。”
“紫薇星雖是帝星,但也只是天庭的六御帝君之一,是掌管諸天星斗,協助天君玉皇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的中天北極紫薇大帝的命理神魂在人間照耀顯化。主宰三界的大天尊天君玉皇,可還有東極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西極勾陳大帝以及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與紫薇大帝平起平坐,更別說還有三清聖尊、人族三皇、上古五帝、聖母女媧等古神至聖更是高高在上俯瞰三界……”
那麼多洪荒不是白看的,想忽悠羅松和整個姜家人簡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永年兄,這個皇帝……你是否要做?”
忽悠一通之後,楊妙君趁著眾人還處於真經,努力消化這一大堆爆炸性訊息的時候,趕緊趁熱打鐵,再次詢問起了羅松的意見。
接下來的這些十八條好漢,個個麾下都有各自的勢力,除了還沒有出山,目前應該還在老家打鐵,甚至有沒有藝成出師都還尚未可知的尉遲恭之外,其他的人最差的都能輕鬆拉出十萬大軍。
所以,楊妙君也需要一支大軍以壯聲勢,不然的哈,貿貿然找上門挑戰,只會被人當成瘋子,然後訊息還沒等傳到正主那裡,就會被手下的偏將校尉什麼的帶著人一頓亂箭射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他要收降裴元慶的原因之一。
反正都要拉起一支人馬,不如就先用裴元慶和當時那支十萬大軍打底,一邊挨個挑戰十八條好漢,一邊順手把這剩下的十八條好漢的兵馬、底盤都納入麾下,省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自己累死累活打了半天后,留下的底盤和人馬反而都便宜了別人。
到時候一舉三得,完成了系統任務的同時,又能壯大了麾下勢力,還能早些結束割據混戰,掐滅此時尚未開始的三徵高句麗,讓隋唐世界的人少死幾千萬,不好麼?
羅松還在沉默思考,糾結無比的做著選擇之時,姜家的家主姜平率先開口問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若按你所說起兵反隋,兵力從哪裡來?”
擬態章魚張建軍為首的轉化者,已經掌控了南陽王這一路反王的事情,除了楊妙君和老謝等轉化者,就只有羅松一個人知道,所以姜平第一個問題就是問這個。
就算姜家是個大族,算上各種旁系、分支和姜家集中依附姜家的附屬奴僕護院、莊戶百姓什麼的,足足有大幾千人,這三年因為楊妙君提供的海量肉食,又有不少人和與姜家關係不錯的練武家族遷來,人數直逼上萬。
但是除去老弱婦孺,也就是能拉起一隻三千人的兵馬,連楊妙君這三年來支付‘學費’的戰馬都無法滿坐。
雖然個個都有武藝在身,還有一百多個武藝不錯的到別的反王那裡能當個中層校尉副將的,為首的幾個更是在整個天下都能排的上名號,甚至數一數二的。
但是這個人數別說對抗大隋朝廷,就算是和近在咫尺的南陽王朱燦爭地盤都很難。
所以,姜平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兵力的問題。
“南陽王朱燦手下的兵馬已經被我的人架空並掌握,只要我一聲令下,就可以推翻並斬殺朱燦,擁立永年兄為帝。”
聽著姜平詢問兵力的問題,楊妙君直接就留給他介紹了起來自己所掌握的兵力:“前兩日我離開姜家集,去了一趟瓦崗山,收降了第三次征討瓦崗山的先鋒大將裴元慶,他已經斬殺統軍大帥張大賓,正在率領那十萬大軍趕來南陽的路上,算算時間,半個月後就能到了。”
楊妙君簡單算了一下,十萬大軍,九成是步卒,每天行軍也就是五十里上下。
得虧這個時候的黃河河道和現代不同,瓦崗和南陽,都在黃河以南,裴元慶領頭,率著大軍一路南下,只要走上七八百里路就可以過來了。
要是換了以後黃河多次改道後,瓦崗跑到了黃河的河道以北,要安排這十萬大軍渡河趕來南陽,楊妙君還真的廢點心思,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做甩手掌櫃就,把事情扔給裴元慶父子,然後自己飛回南陽等著就行了。
“如此說來就有二十多萬兵馬在手了?”
姜平簡單的算了一下這兩大部分的兵力之和,隨後眉頭不僅沒松,反而皺得更緊了:“二十萬大軍的糧草兵甲要如何解決?”
“姜家雖然有幾分家底,再加上你這三年來的束脩,但是就算是在豐年糧食充足且便宜的時候,想要支撐二十萬大軍的吃用都是痴人說夢,更別說如今災荒連連,糧食稀缺昂貴難以購買,這還不算兵甲、戰馬、糧餉等等問題。”
換言之,姜平此時的問題就是兩個字——沒錢!
如果是一點點發展起來的二十幾萬大軍,這個自然不是問題,不然也發展不出二十萬大軍。
但是此時朱燦這邊的軍隊到還說,畢竟是自己發展的,就算不多但是至少夠吃幾個月,再加上還有地盤可以搜刮糧餉。
可是裴元慶的十萬大軍,可是整整十萬個能征善戰同樣也能吃的青壯漢子,雖然有徵討瓦崗時的隨軍糧草,但是依照慣例,也就夠這十萬大軍從瓦崗到南陽的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
突然多出十萬張嘴,還是特麼一個趕上普通老百姓兩個能吃的十萬青壯大軍,打死姜家也變不出來這麼多糧食啊。
到時候這十萬大軍別說加入了,不當場譁變反殺姜家,用姜家的人頭作為投名狀重新向大隋朝廷宣誓效忠就不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