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出現BUG了。這是第69章,發現內容銜接不上的朋友,可以清除一下QQ閱讀的快取,在軟體的設定那裡。然後,重新閱讀,就沒事了。這是今天更新的第三章。)
在一間裝修簡樸實用的書房內,沈康坐在書桌前,認真仔細地一張一張地檢閱紀寧抄寫的《論語》和《中庸》。
紀寧恭謹地站在書桌前面,目不斜視,執弟子禮。
這間書房佔地很大,足足有三間普通房間那麼大,但一點也不覺得寬敞。
因為書房內是一排排的書架子,書架子整齊歸類地放滿了書籍,其中不乏一些年代久遠的真本或孤本,簡直就是一個小型圖書館。
一盞茶的功夫,沈康把紀寧抄寫的《論語》和《中庸》都仔細檢查完畢了。
其實,紀寧沒抄寫多少,就一共五遍,反正沈康沒有限定時間。
而且,對他來說,用毛筆寫字,哪怕是用最好的毛筆紫毫筆,也不如用一支普普通通的水性筆寫字利爽。
“字不行,回去多練練。”沈康檢查完紀寧的“作業”後,抬頭說道。
“諾。”紀寧老老實實地拱手行禮應道。
其實他現在的字已經進步不少了。
沈康打量地看了一陣紀寧,問道:“那首勸學詩可是你所作?”
“是先父昔日所作。”紀寧躬身深拜地說道,“徒孫尚還懵懂年齡之時,先父曾以它勉勵要求徒孫,但也告誡徒孫切不可傳與外人聽,否則遭人恥笑。徒孫依稀還記得,先父還教導說,學問之道,須知行合一,止於至善,切不可空談妄談……”
“等等!”沈康突然打斷紀寧的話說道,“剛才你說什麼?學問之道,須知行合一,止於至善?”
紀寧忽然全身一緊,硬著頭皮答道:“是的。”
“知行合一,止於至善”這句話可是明朝儒道大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我怎麼就隨口就說出來了呢?可千萬別被沈康發現什麼呀!
幸好,沈康已經完全被“知行合一,止於至善”這句話吸引住了。
他自語地來回唸了兩三次,品味這句話的韻味,眉飛色舞起來。
“哈哈,好!好一句‘知行合一,止於至善’!”沈康忽然高興地擊掌地叫道。
末了,他又突然悲痛地惋惜叫道:“嗚呼,仲昆,吾之弟子,汝英年早逝,惜乎!惜乎!”
聽見沈康緬懷悲痛紀凌,紀寧暗暗送了一口氣,這老頭肯定真以為“知行合一,止於至善”這句話是紀凌所說的。
紀寧微低著頭,裝作悲傷,腦海裡忽然記起,沈康本人就是儒道理學派的宗師,與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的思想接近,提倡“篤實尚行、經世致用”。便宜老爹是沈康的最得意弟子,肯定是繼承沈康的衣缽,那麼便宜老爹也是理學派的人。
“知行合一,止於至善”這句話也可以解讀為理學範疇。不過,王陽明是儒道心學集大成者。
極左與極右,往往是一線之隔,印證了《易經》的極陰為陽、極陽為陰的哲學思想。
所以,沈康一點也不懷疑“知行合一,止於至善”的是否真的出自紀凌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