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天三夜,周杰輪除了每天休息四個時辰,飲食共花一個時辰,每天有七個時辰都在講三國。
在周杰輪的語言表達下,人們彷彿自身進入了三國時代。
而透過故事,揭示了《三國演義》的中心內容,那是演繹各集團間的種種矛盾鬥爭乃至戰爭。
這一切都是透過複雜的故事情節來完成的,而在講述這一個個曲折的故事時,周杰輪又總是以人物為中心。
例如對那場著名的赤壁之戰的描述,周杰輪使用了八回的篇幅,細緻、周到地一步步推動情節:遊說江東、孫吳內部的矛盾、孫劉聯盟的形成、雙方的備戰等,全都道來。
而這些情節的描寫,又都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顯示諸葛亮高超智慧之目的。
在周杰輪的故事中,《三國演義》常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講述戰爭。
以赤壁之戰為例,對於孫劉聯盟,周杰輪不惜口水、不厭其詳,而對於敗方曹軍只作簡單敘述。
這樣詳細得當,既節省口水又突出了重點。
所有的觀眾最感興趣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描述。
周杰輪的故事《三國演義》,為古典故事的人物畫廊貢獻了眾多鮮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引領著未來現代故事、古典故事人物塑造的新發展。
周杰輪的《三國演義》,往往將人物置於激烈的矛盾衝突之中,來展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
如在赤壁之戰中,同時表現了諸葛亮、周瑜的雄才大略,黃蓋的赤膽忠心,魯肅的正直敦厚,蔣幹的自作聰明而上當。
在描述人物時,《三國演義》所運用的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顯示出周杰輪極高的藝術造詣。
如“關公溫酒斬華雄”一節,周杰輪並不詳述關羽的武藝如何高強,膽識如何過人,而是透過預先描寫華雄非凡的勇猛,交戰時震天動地的鼓聲,那碗尚有餘溫的酒來表現關羽的神勇。
每當周杰輪休息時,神鳳大陸的人們卻沒有休息。
他們在看三國,議三國,研三國。
特別是三國的語言,讓他們著迷。
故事《三國演義》的語言通俗、簡練、明快。
人物語言富於個性化,張飛的豪爽、關羽的高傲、曹操的機詐、孔明的智慧,常在簡練的幾句描述中顯露出來。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諸葛亮是眾人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曹操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
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
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手法多樣,聽眾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
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最動人心魄。
在周杰輪的故事講完後,坐在廣場上的五百多萬人都沒有離去。
周杰輪看著黑壓壓的人群,暗暗叫苦。
“各位大爺大叔大哥大姐,故事已經講完了,我再也沒有新故事了,大家該回去了。”周杰輪對著四周抱拳行禮一圈。
這時,坐在前排的瘦子說:“我們沒有時間理踩你!”
周杰輪不明:“那你們的時間在幹嘛?”
“我們在討論《三國演義》中最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