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斷喝之下,武松右臂已是盡使全力,要將長槍拔過來。
武松如今之力已非凡人可比,這一拔何止千斤。
岳飛只覺得一股巨大的力量要拖槍而去,虎口頓時如火炙一般。
但此時的岳飛正是二十出頭,血氣方剛的年紀,豈肯示弱。他雙膀較勁兒,死死握住了槍桿。
見自己這一拔居然未能讓岳飛的槍脫手,武松心下也是一驚:這年輕人雙膀之力竟如此雄渾。
武松心下一急,也不再顧忌許多。只見他左手也握住了槍桿,沉肩擰腰,一聲暴喝,雙臂一掄。
這一聲把亥言也嚇了一跳。
他見武松打架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唯有此刻,武松如虎嘯山林,已是氣血暴湧,傾力一擊。
這一掄,岳飛終於吃勁不住,連人帶槍被掄在半空。
在眾人的一陣驚呼聲中,岳飛這條七尺大漢竟從武松頭頂飛過。
此時,岳飛才將雙手脫開,就勢在空中一個鷂子翻身,飄然而下,如大鵬鳥一般落在武松身後。
雙刀已在地上,長槍卻在武松手中。
武松看了一眼手中長槍,隨即仰天大笑,“好漢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功夫,難得,難得。”
“大師竟能空手奪槍,厲害,厲害。在下甘拜下風。”岳飛躬身施禮,也是真心拜服。
此時,眾人皆已圍攏過來。群雄紛紛向武松道賀。顯然,這場較量是武松贏了。
不過,武松卻不以為然,“誒,不然,嶽兄弟雖然槍沒了,貧僧的刀也扔了。只是平分秋色罷了。”
岳飛知道武松是有意給自己留顏面,連忙上前道:“大師過謙了,在下的確是敗了。”
“嶽兄弟不必自謙,貧僧與人交手,素來不會虛言逢迎。嶽兄弟這槍上的功夫,若是換作馬上征戰,貧僧早已落敗。”
武松所言其實也是實話。
一則,若真馬上交戰,自己連馬都不會騎,自然不是對手。再則,若非情急之下悟出“棄刀”之招,武松也自認破不了岳飛手中長槍。
如今想來,岳飛在槍上的反應和變化已到隨心所欲的境界,百兵之王的妙處盡在其心。而以手擒槍卻出乎了他的意料,又恰恰讓他在槍桿上變化失去用武之地。
畢竟,刀劍再快,也不如直接用手快。
但在那一瞬間,敢於棄刀者,這世上有幾個?即使擒住了槍桿,能奪槍成功的,這世上又有幾個?
若非武松,誰又能破掉這杆長槍?
武松是打心底裡佩服這年輕人,而岳飛也已把武松視為世外高人。
所謂英雄相惜,盡在不言之中。
得遇如此一位武學知己,武松既滿足了爭勝之心,又見識了長槍之妙,當下甚是高興。
高興了,自然是要喝酒。
可惜,岳飛卻推辭了。
“恕在下不敬,這杯中之物原本也是在下所好。不過之前曾因貪杯而誤傷了兄弟,從此就戒掉了此物。還望大師海涵。”
平日裡,若是有人拒絕自己喝酒之邀,武松定會不爽。不過,今日聞聽此言,武松倒是對岳飛又多了一份敬意。
“嶽兄弟哪裡話,言出必行當是大丈夫所為。”武松道,“來日方長,他日必有舉杯暢飲之時。”
“借大師之言,他日若能驅除韃虜,光復山河,嶽某定當和大師開懷暢飲,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