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茶杯、書桌等生活物品,都已經幫程末送到了牢中,一應俱全。
程末此刻卻沒有管那些,稍事休息後,凝神靜氣,重新開始準備修煉。
孤允經默唸,真力在體內經脈流轉不定,速度並不迅疾,但平緩而穩定,猶如潮水般漲落不休。全身心投入到這種感悟當中,程末只覺得身心愈發平穩,精、氣、神逐漸凝練,基本到達完美巔峰。
他知道,已經差不多是時候了,手中一枚符文變幻,化作融天森羅錄,撫摸著第二頁上的太極圖案,意識迅速沉浸在靈臺當中。
如言歸所說,來自孫康的這個陰陽太極圖實際上還很粗淺,否則他當日也不會敗給程末。但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經驗,也足夠作為入門開點。
靈臺內,陰陽太極圖已經成形出現,浮在半空,緊接著化成星星點點的光芒,飄散到靈臺內程末精神凝為的形體的腦中。瞬息之間,程末就得到了這些經驗,對於陰陽變化的理解也就更為深刻。
只是這些,也還遠遠不夠。
入門級的陰陽學只能給現在的他一點啟示,根本不足以助他破境。
所以,靈臺上,程末同樣盤身靜坐,默唸起另一篇經文。
就是言歸剛剛教會他的《元始太清頌》。
“太清無邊際,青氣鬱紫微。靈風迅七寶,琳樹何萋萋。紫鳳鳴長條,龍麟交橫馳,太上觀十方……”
看似只是毫無意義的經文,程末念出後,居然真的出現了變化。靈臺空間內,經文的聲音迴盪傳響,曼妙的聲音、波動的音律,似無數信徒在一同吟唱。
空間內,層層漣漪出現、盪漾,隨之而來的,一條金色的河流,從虛空出現,朝著靈臺蜿蜒而來。金河自程末面前改變流向,環繞流淌,散發出種種大道的神韻,猶如程末凝結靈籙時的場景一模一樣。
可程末知道,一切並不是真實的。大道本源,玄妙難測,包括凝練靈籙在內,人的一生中只有少數機會能親臨感悟,又豈會簡單因為他幾句經文就再度出現?元始太清頌的作用,實質是將誦讀者對於大道體悟最深一刻的場景重現出來,使之在重新回味的過程中,釋然原本疑惑、忽略的地方,加深自身感悟。
也因此,愈發反襯出本源碎片的珍貴,不論如何,它都是真實屬於大道本源的一部分。
而這一次,程末的確另有所感。
冥冥大道之內,浩渺難測,自己上一次親臨時,也只是感慨其廣闊無邊、無窮無盡。唯獨此次,自己似乎抓住了一些規律。
可能因為自身修為也變強,對於一切的理解就更加深悟。此刻程末的眼中,金色河流看似平靜如常,實則水面下波瀾湧動。層層波紋,短促而頻繁,正是因為太過密集,反而幾乎無從察覺。
這些波動中,看似雜亂無章,但程末心知,必然有某種力量,在限制著它們,否則大道金河,不但無法維持自身穩定,還會更快的消散崩潰。
深度冥想、精心感知,這個過程漫長而乏味,卻必不可少。慢慢的,程末似乎把握到了,約束它們的暗藏規律。
金河中,每當出現一個方向的律動時,必然會連帶出現與之相反的另一種律動,兩相抵消,讓律動無時不刻不再進行、又無時不刻不在消減,彼此相生、彼此相離。
而在冥冥大道內,這一正、一反的變化,更是無處不在。不僅僅約束著它的運動演化,還包含著自然內包羅永珍的寫照,甚至最核心的,本源力量。
陰陽內,造化無極。
“一陰一陽,謂之為道。”程末喃喃自語,雙手畫出了兩個相反方向的半圓,正好構成一個圓形。完美的太極陰陽圖,在他手上演畫了出來,這也意味著,對於其中的道理,他已經領悟了十分之八九。
但唯獨尚有一個疑點,他還未能參透。
“言歸,我有一事相問!”此間正值緊要處,時機稍縱即逝,一旦錯過了這次關鍵的靈感,就會處處念頭不順,今後不知還有無再度突破的可能。
“什麼?”言歸也知道這個關頭對他的關鍵,因而也是知無不言。
“道既以陰陽而分,一分為二的特性,如何才能對應三魂?”程末語速飛快,“三魂之中,到底是各以陰陽而論、還是每一魂都共有陰陽?”
“你這般問,說明你還是隻看到了陰陽之名,而不懂陰陽之實。”言歸搖頭道:“豈不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事萬物,莫不以道計;道之所謂,則莫不以陰陽而論。既以陰陽包羅永珍,又何必拘泥於二、三之數而不放。”
程末豁然開朗。
他本身對於修煉陰陽之道如何增強自身神魂就有所疑惑,此刻最後疑竇也盡數消散。從這一刻,念頭前所未有的通達暢快,程末只覺得自己身心似隨風無限高飛,直至九天雲霄上,一覽眾山小。
靈臺之下,本來隱隱有著粼粼光芒,隱隱若波濤之海,那些都是程末的精神力所化。
程末清楚,直到自身精神力海洋上漲到可以漫過靈臺的時刻,也就是自身突破之時。
而由於他修行三一禁法,精神力固然有所提升,靈臺卻提升的更為迅速,這也是言歸告訴他,為何他突破通源境要更為困難。
在此刻,靈臺一動不動,精神力之海卻隨之水漲船高,像是大海中漲潮的時刻,粼光波動,隱隱有轟隆之聲,不斷上漲接近著靈臺的位置。
可上漲的趨勢,終究越來越緩慢,最後逐漸停止下來,重歸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