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寨主,還得找些人來啊,你看老師都排不過來了。”張恭渝對常自省道。
常自省很滿意現在的狀態,洗白了土匪的身份,逢年過節也能走一走親戚不怕被人抓了。擔任張氏集團教育中心主任,就是張恭渝和長老會以下最高的身份。更何況,原先寨子的人都誇自己眼光好,為全寨人獲取了張氏集團一家人的身份。閒來請自己喝酒的寨民不少,當然其中想安排子女、晚輩進學校的也有。
“小少爺說的是。”常自省至今不肯改口,不是一家人誰能這麼稱呼張恭渝?
張恭渝說了多少次也攔不住,只得聽任之。
“我們學校待遇好,還有磚房住,不知道多少人想來。我這就去尋人。現在的老師確實很忙,白天正常上課,晚上還有護廠隊、培訓班、掃盲班夜校……雖然心情舒暢,但也是忙。這下好了,多來些老師,可以輕鬆不少。“
張恭渝就住在鐵瓦寨,平時與常自省接觸不少,逐漸發現常自省有向話癆發展的趨勢。此時見常自省又開始了話癆模式,連忙制止,道:“老常,綠化隊組織的怎樣了?環境衛生一定要重視……”
話癆醫治話癆歷來是最佳處方。
想起小河邊碼頭已經修建了好久還未去看看,就叫上張啟忠,帶上王德涵一起去了。
這次是王德涵開電瓶車,張啟忠現在開得多了,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
都是水泥路,王德涵年歲大些,開得很平穩,半個多小時便到了。
碼頭現在已經開始使用,江邊修建了一排兩層的磚房。但是旁邊野地裡,依舊有許多違章建築,不用說,是來碼頭下苦力的流民或打工的遠處農戶修建的。
碼頭負責的是張恭渝的長輩,族叔張大新。見電瓶車過來,就知道不是張啟忠就是張恭渝親至。
見了面,張恭渝就去看碼頭設施。
整個碼頭都是水泥澆築的,張恭渝為採礦仿製了空壓機和風鎬。為修建碼頭的水泥澆築,又製作了震盪棒。沿江修建好的碼頭整個有一公里長,上面安裝有從空間拆下來的鋼軌,鋼軌上擺放著平臺車。碼頭靠江岸一側樹立有門字形框架,透過鋼索與江岸上的支架相接,可以將貨物滑吊到對面。
碼頭靠江的邊沿,則每隔數十步便有一個像後世路燈一樣彎曲的鋼架。這是上下貨物使用的吊臂,底部插在埋藏在水泥中的鋼管裡。鋼管上下一定間距分別有兩個軸承,可以轉動吊臂。來船時吊臂可以轉向,避讓船舷。船停穩後把吊臂轉出去對準貨艙。
吊臂頂端吊著滑輪,繩索與掛鉤。
“小三,這些個吊杆和滑輪可是讓人撿了不少懶,不然船上要搭跳板,還要抬出艙再抬到碼頭這邊上。”張大新摸著吊臂,心中一邊感嘆一邊對張恭渝道。
“呵呵,叔啊,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啊。”
“是呀,有了這科學的力,搬運們要少用好多力。”張大新是搬過貨下過苦力的,現在這班苦力可比自己那時候輕鬆太多。
“以後電多了,就用電動的。有了龍門吊還要撿懶些。”
看過了,張恭渝就朝沙灘上走,準備回去。
抬頭看過去,之間小河邊一路都是洗衣服的大媽大嬸,沿著河邊蹲著,抬手舉起搗衣棒,敲打面前的衣物。從下望過去頗有些起起落落,錯落有致的感覺。
“去看看。”張恭渝指了指那群洗衣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