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雷戰》那部電影開始,這位李導呢,就浸淫在軍事抗戰片領域。積年累月之下,他這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已經是浸潤在個人的氣質裡。”
李友兵咂咂嘴說道,他掛的文職軍銜可不小,軍人出身的他,對於一些同行氣質會更為敏銳。在他看來,可能這位李導他自己尚沒有發現,但這種軍人作風的氣質在他指揮若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外展露了出來。對於這種氣質的養成,李友兵並不感覺到奇怪。
“常言都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張廣北點頭說道,在他看來,這位李導眼下整天與來自於各地方的駐軍部隊打交道,養不出這種氣質才不對勁呢。
不過,李友兵習以為常,是因為他本人就是軍人出身,張廣北不稀奇,是因為他本來就在影視圈裡居其位養其氣。但對於其他一些演員朋友而言,儘管這一路拍攝以來是碰見了不少駐地方部隊的加入,但畢竟此前都是中等規模的人馬。哪裡像此刻,浩浩蕩蕩是在遼闊大河兩岸鋪展而開!
而此刻主導這一切浩蕩的源頭,就是與他們日夜相處的身影。
震撼,在這一刻爬上了巔峰。
隱隱約約的。
李南池這樣一個導演的形象,在心中似乎更為高大了些......
下午四點時分。
李南池是坐到了導演椅之前。
“各組,報道!”
“行軍組?”
“行軍1組,就位!”
“行軍2組,就位!”
“......”
“行軍5組,就位!”
“拍攝組?”
“地面攝製組,就位!”
“無人機攝製組,就位!”
“......”
“我們的拍攝馬上開始,造了七個多小時的戲,就等著接下來拍攝的這一刻,所以大家都好好的,努力一把!”
“好,預備,action!”
隨著李南池這位總導演的一聲令下,大通河上下沿線,原本靜止不動的隊伍開始運動起來。當無人機升空後,傳匯出來的視角開始浩浩蕩蕩起來,厲兵秣馬的行軍氣勢開始撲面而來!
地面攝影組。
為了拍攝出道具裝甲車在移動的效果,地面攝製組在拍完岸上人流動後,鏡頭是拉開了長景,以走動的人為參照物,這樣就做成了移動的效果......
籌備了七小時,拍攝五分鐘。
而這樣的五分鐘,在後期剪輯時,還會變短。
“好,咔!”
“下一場準備!”
聽到聲音後,張廣北就知道該輪到自己上場了。
這繼續是場面戲,準確的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除了兵團建制的炮兵轟擊這一塊屆時會向部隊演習時取景之外,其餘執行的都將是大場面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