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影的得意門生,試驗廠雖然沒搭《地道戰》這趟車,但在這個公映後造勢的時候,依舊給予了不少支援,李南池如今可是成為在學校在校生招牌的。
京圈裡一些文化人、京城編劇工會都在發聲,京影也發揮了它的特長,隨便一號召,圍繞《地道戰》的座談會便一波一波的召開,各種聲音如雨後竹筍冒了出來:
“從《地道戰》的內容來看,這是一部反映冀中抗日根據地抗戰歷史的作品。”
“毋庸置疑的,李南池是一位擅長依照抗戰歷史重塑抗戰故事的人,從觀眾的反應來看,他的重塑是成功的,我們分析這種成功的原因,與其說這位年輕人對抗戰歷史熟悉,不如說這個年輕的頭腦善於在乾枯的歷史中尋找幽默、熱血和嚴謹之間的平衡......”
編劇工會的一些人對《地道戰》裡面的臺詞風格進行了研析:
“《地道戰》裡面的日式中文設計別具一格,有多少人看完片子後,腦子裡縈繞著那一句“悄悄的進軍,打槍的不要”?可以預料到,這種日式中文設計將會引領接下來抗戰劇的臺詞風。這種颱風自帶幽默、便於理解......”
另一部分編劇則將分析的重點放在片子裡的角色上:
“高傳寶的人物性格相比趙虎其實是一以貫之的,兩個人都是機智勇敢的擔當人設,不過,相比趙虎,高傳寶的形象更體現了一種成長過程,從藏身洞到地道、再到組織地道戰,高傳寶是一直在進步的。
林霞嫂的人設就是高家莊民兵領導團隊中,給高傳寶拉拉袖子、以免其衝動做出決定的形象,作用其實就相當於政委,那麼林霞嫂說白了就是一女政委!這個結論一出來,突然發現,目前的抗戰劇中,其實還沒有女政委形象!這會不會是抗戰劇今後的另一個亮點?
其實,《地雷戰》和《地道戰》這兩個劇本,對於新人學習而言是不友善的,兩劇本採用的都是角色群體構象的手法,這種扁平化的人物處理讓主副角色都顯得十分生動,不過需要塑造的角色很多,對於新人而言很難把握主次之間的筆墨平衡......”
除此以外,拋開導演、劇本、臺詞、編劇之外的種種,還有一批人將目光放在了李南池這個連續創造奇蹟的年輕人身上,關注的則是這個年輕人被討論聲所忽視的演員身份。
一篇《論李導的演員修養》的文章開始流傳。
“在所有人將關注的目光放在李南池的導演形象上時,我想重點提一提他的演員角色,無論是之前《地雷戰》裡面的趙虎,還是《地道戰》裡面的高傳寶,主角人設睿智、智勇,兩個主角形象都是討喜的。
或許,現在李南池的導演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可還有人注意到,李南池還是一位京影表演專業的科班學生。由於這兩部電影都是群體構像,集體力量的智慧展現掩蓋了主角個人力量的呈現,所以趙虎和高傳寶這兩個男主角,都沒有我們平常所看影片中主角一人力量打遍整部劇的主角光環感。
由此,大家對於這兩個主角形象也就沒有一些大片中那種極度深刻的光環感覺,所以對於李南池這位年輕人的演技討論風平浪靜。或者說,對李南池這位年輕人的討論身份,導演是大於演員身份的。
在這裡,現在我想在這裡強調一下李南池這位年輕人在兩部電影中的表演表現。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兩部電影的動作指導全部由李南池親自擔任,因此這位年輕人對錶演動作上理解上是獨到的。反映在高傳武和趙虎這兩個角色表演上,李南池將角色的領隊擔當都展現了出來......”
這篇小文章叨叨的一段又一段,洋洋灑灑的出現在網上。
看到這篇吹捧文,李南池臉都羞恥的紅了。
他問了紅星廠以及身邊人,都搖頭沒人去花錢買通稿,也就是說,這不知是誰自發寫文來誇讚自己的。
這就很讓人心情愉快了。
心情愉快之下,為了彌補一下心中的羞恥,李南池新建了一個馬甲號,登上以自己名字為名的“李南池吧”。
既然有人開了頭,李南池決定給自己寫了一篇吹捧文掛上去。
人長大了,總要學會給自己建誇誇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