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大部已經在手,至於零陵桂陽兩郡,根本不可能阻攔住孫堅的攻打。憑藉著荊州世家的配合,穩定荊州並不需要耗費大乾太大的力量,這時候正是征伐的時刻。
雖然並不是很在意,但是眼睜睜的看著陶謙和朱儁穩定地方徵發民壯來攻打自己也太傻了些。
隨著張昊一聲令下,大乾大軍再次發動。
一時間徐州沿岸處處火起,陶謙根本就是疲於應對,而且雙方戰力本就不再同一個臺階上,內部還有世家牽扯,外部除了大乾這個大敵之外,黃巾軍更是聲勢火熱。
短短半個多月,徐州臨近海岸以及靠近揚州的兩個郡國就已經被大乾攻佔。
而豫州情況稍好一些,並不是大乾的主攻方向,另外朱儁確實聲望高絕能力不俗,就任豫州之後,迅速威逼利誘拉攏了一批世家,組織起大軍,以自身帶來的三.河騎兵為箭頭,直接擊潰了境內最大的一股黃巾,這樣發展下去,朱儁很快就能統和豫州,但可惜這時候大乾發動了征伐。
特別是荊州的訊息傳出,讓朝廷和朱儁等人憤怒的同時也是有些驚駭,短短時間,這個所謂的大乾就一發不可收拾,如今該當如何?
因為大乾如此迅猛的發展,蝴蝶效應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雒陽城中,自從皇長子劉辨登基之後,大將軍何進掌握了大權,先後誅除蹇碩以及驃騎將軍董重,甚至董太后都生生被嚇死。何進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大軍在手不說,類似袁紹荀攸陳琳等英才紛紛在大將軍府效力。
一時間,何進已經達到了鼎盛狀態。
追求名利,同時為了穩定自身權利,再加上類似袁紹等人的攛掇,何進已經有了誅除十常侍的想法。只不過他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要不然就是因為何太后等人的反對沒有進行。
明明大權在握可以輕鬆拿下十常侍,但因為這樣那樣的顧忌糾纏到現在。甚至在袁紹的勸說下,已經有了召集外軍入京,想要以此造勢,讓何太后知道十常侍人人喊打已經成為禍亂根源,非除不可。
何進這樣的決定可以說很有些莫名其妙,隨後在一些明智的智囊勸說下,再加上何太后以及弟弟何苗態度堅決,何進又開始反覆。
至此,一切發展都和歷史上沒有什麼區別。哪怕這個世界多出了大乾和張昊。
但荊州被悄無聲息拿下以及徐州頻頻遇險無力反抗的訊息傳來,不知道是被人勸說成功,還是自己突然想通。反正何進變得殺伐果斷起來。
以張讓等十常侍和乾賊有所牽連,甚至他們曾經和黃巾都不清不楚,再加上貪贓枉法等罪狀為由,甚至都沒有透過何太后,就下令禁軍將張讓等十常侍抓捕處斬。做的相當乾脆利落。
儘管為此親近宦官的何太后乃至他的弟弟何苗都很不滿,但事已至此,再加上何進大力安撫,以及大乾越發強烈的威脅。何太后和何苗只能預設了。
這個情報傳到張昊耳中的時候,真是讓他愣了一會兒,怎麼何進突然變得英明神武了?這個傢伙算是突破了自己的命格了吧。畢竟歷史上,這個傢伙可是被十常侍帶人給幹掉的啊。
自己成了導火索不說,還成為了何進的藉口。
張昊自己琢磨了一陣,又特意招來田豐和戲志才等人就此事參謀了一陣。最終確定,這件事情對大乾有著影響,卻沒大到哪裡去,說到底造反的時候,就想著面度朝廷的全力圍剿了,如今這個時候才到來已經很幸運了。
張昊糾結了一陣歷史改變的彆扭,也直接放開了。總不能指望你這邊發展的如火如荼,讓人家視若未見吧。況且有著強大的後盾,就算何進真的英明神武,統和了大漢的力量,他依然不能改變結局。
對於可以說被自己連累的張讓,張昊可是絲毫沒有愧疚。
何進似乎真的變得很英明神武,也可能是有高人在指點。解決了十常侍之後,將這件事情通傳天下,何進的威望大增。隨後這個傢伙就來了個順水推舟。
之前徵召外軍的行動,如今也被他利用了起來,野心勃勃的董卓之前已經帶領軍隊進入河.南。卻根本連雒陽城的大門都沒進,就被一紙詔書派往豫州,前往朱駿麾下效力。
董卓自然對此很不甘心,但這個時候他能反對嗎?如今的他可還沒有造反的底氣,也沒有那個本錢。
雖然想著耍些陰謀詭計拖延甚至推卻,但‘英明神武’的何進大將軍卻沒給他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