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縣城裡就聚集了大約十萬多人,從而造成了一種畸形的戰時繁榮。
人多力量大,李中易藉著檢校河池捉守使(代理河池警備司令)的名頭,召集來幾百個窮人家懂針線的婦女,讓她們配合鐵匠,幫著改動皮甲。
工作期間,李中易不僅管飯,還每人發放五十文一天的工錢。
要知道,因為年年戰亂,即使是所謂的普通富戶,也不過是混個溫飽,略有盈餘。
符合市場經濟邏輯的決定,就是好政策,一大幫子婦女,幹勁沖天,不出七天,就把所有的皮甲改造完工。
鄉兵們從來都是衝鋒在前,逃跑在後的炮灰,將軍們眼裡的易耗品。
如今,穿上從未配備過的加厚皮甲,鄉兵們的精氣神,立時變得昂揚。
李中易上輩子就是名醫,真正的名醫,必須精通心理學。
在他看來,不管皮甲的最終效用如何,因為自我暗示的心理作用,鄉兵們自己的安全感直線上升。
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接下來,李中易把領來的精製長槍、弓、弩以及刀盾等物,發放到了鄉兵手上。
經過一個多月的大強度集訓,李中易手下的鄉兵,已經變得整齊劃一,頗有些強兵的姿態。
美中不足的是,鄉兵們的服裝,還是七零八落,各色各樣。
關於服裝問題,孟仁毅告誡過李中易,一旦鄉兵們統一了制式的服裝,就不可能再是鄉兵的編制,而是正規禁軍了。
私建禁軍,按照朝廷的法度,那是要掉腦袋的謀反重罪,連孟仁毅都不可能罩得住。
好在,李中易改造皮甲的時候,統一選擇了黑色麻布作為加厚皮甲的兜袋。只要不看下半身的裝束,大家彼此之間,很容易就可以辨認出誰是友軍。
接下來,郭懷領著弓駑兵,訓練大家的服從性。要求其實也很簡單,弓駑兵們排成整齊的佇列,按照軍旗所指的方向,分三排,依次射擊。
李中易則親自訓練刀盾兵和長槍兵,戰術動作的要領,也非常簡單。
刀盾兵就兩個動作,左手盾側擋,右手刀狠劈。
長槍兵的戰術動作,就更加的簡單粗暴,以45度角,狠狠地刺殺。
為什麼不是30度角呢?
在實踐中,陪練的鄉兵自己說,45度角的刺殺,長槍正好對準的是胸腹上部。在大日頭下,槍尖上閃爍的寒光,清晰得見,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躲閃。
“殺!”在刺殺的同時,必須大聲喊殺。
按照李中易的要求,喊殺聲必須達到聲嘶力竭的程度,才算是過關。根據他的實地觀察,往往喊殺聲越是震耳欲聾,鄉兵計程車氣就越是振奮。
李中易自己不懂武術,軍中也沒有武林高手,不可能教鄉兵們太過複雜的搏鬥技巧和動作。
不過,按照李中易的上輩子培訓護士的方法:簡單的工作,經過反反覆覆的練習後,很多技術熟練的護士,即使閉上眼睛也可以準確的完成一整套肌肉注射的動作。
用木刀對練的過程中,李中易發現刀盾兵,揮刀砍劈的時候,由於動作距離過長,很容易反被對方所傷。
只可惜,現在的蜀國軍隊裡邊,劍,這種兵器,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中易感到十分遺憾,難怪羅馬軍團計程車兵,都是左手盾,右手短劍,顯然有其科學性。
半個月後,已經進入八月下旬,前方的秦、鳳兩州依然沒有傳來周軍進攻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