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文和蕭鎡二人開口,其他的大臣也從奏疏上移開了眼睛,各自交換著目光,殿中湧起一陣低低的議論聲。
儘管有些快,但是,這副場景明顯還在大家的意料當中。
整飭軍屯的大方向是肯定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還是那句話,如此大的陣仗,牽扯的不是兵部一家,而是整個朝廷的各個衙門。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要說配合兵部推行的章程,各個衙門肯定是願意的,但是,真的到了做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操作上的困難。
現在,還是兵部和吏部,翰林院這些同為天子近臣之間,便已經出現了矛盾,之後要應付的事情,還多著呢。
一時之間,不少人都將目光投向了于謙。
他們想知道,在費了這麼多工夫準備之後,面對實際操作當中的頭一道坎,而且,還是來自於同為天子黨的“困難”,一向勇往直前的於少保,究竟會怎麼處理……
然而這一次,于謙的態度,卻非常的令人感到玩味。
他沒有像以前一樣據理力爭,而是輕描淡寫的對著王文拱了拱手,道。
“大冢宰和蕭學士說的是,這一點是兵部考慮不周,不過,方才我也說了,這只是兵部初步的打算,畢竟,選授官員並非兵部的執掌,所以,只是一個提議而已,具體如何做,還是要看吏部的意思。”
“不過……”
前面的話,于謙都說的十分柔和,柔和到讓殿中的群臣,都覺得眼前不是那個堅定了方向之後,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于謙了。
直到最後的兩個字,老大人們才終於嗅到了於少保原本的風格。
而於謙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口氣雖然平靜,但是堅定的開口道。
“剛剛大冢宰也說了,能夠理解兵部為何要如此提議,所以,雖然困難,但是煩請吏部務必想想法子,這六十員的欽差御史,是萬萬不能缺的!”
王文眨了眨眼睛,有些覺得不可思議。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于謙,於少保,於石灰,現在在跟他耍無賴?!
什麼叫煩請吏部務必想想法子?
那意思就是,你愛咋辦咋辦,反正最後我就是要人唄!
王老大人一時有些無語,躊躇了片刻,他轉頭向一旁的左都御史陳鎰,開口問道。
“陳總憲,老夫沒記錯的話,都察院御史滿額一百一十人,現有九十三人,六科給事中滿額四十人,現有二十九人,不知這些人當中,如今有多少可以抽調出來,派到邊境清查軍屯?”
陳鎰顯然對此有所準備,只略一沉吟,便道。
“十三道御史巡按諸府,兼有巡鹽,巡漕,巡關,巡糧等諸事,不可廢弛,人手不算寬裕,最多能夠撥出五到八人。”
“至於六科,朝廷這幾年事務繁多,各部都在加班加點,六科稽察六部百司,政務同樣繁重,至多能夠勻出三到五人,再多的話,只怕會影響朝廷政務的正常運轉。”
如果在朝廷的衙門當中,選一個人數最多的的,那肯定非都察院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