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草原上翻雲覆雨,回到大明後,又能被陛下欽點前來協助談判,這個楊傑,一定還藏著什麼後手。
怪不得,他敢一到宣府就和這些使者正面對峙,原來,是早就成竹在胸……
這兩部態度的變化,不僅讓達巴拉幹驚怒異常,就連一旁鄂爾多斯部的使者達蘭臺也一陣意外,反應過來之後,達蘭臺立刻對著脫裡和阿爾布古道。
“二位,察哈爾部也是大汗的忠實部族,大汗之死,背後原因複雜,就算真的是濟農心生叛意,也不能牽扯到察哈爾部身上,何況,今天我們前來,是為了搞清楚,大汗之死到底和楊傑有無關係,你們不要搞錯了物件。”
如今韃靼的幾個部落中,科爾沁部和土默特部,作為和瓦剌開戰的主力,大部分的精力,仍舊在戰事當中。
要知道,雖然脫脫不花和阿噶多爾濟都已經身死,但是,戰爭卻依舊沒有結束。
這和草原上的統治模式有關,整個草原汗庭,本質上其實還是一個個的部落組成。
包括這些大的部族,其下也有無數的小部落。
這次脫脫不花對瓦剌發動戰事,規模很大,持續的時間也並不短,在此過程當中,雙方大大小小的部族無數次交戰,各有損失,積累下來的仇恨,早就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就算隨著脫脫不花和阿噶多爾濟的死,韃靼一方群龍無首,各個部族的首領和貴族,已經在盡力打算慢慢停止戰事,但是,這個過程,卻註定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
而且,這兩部也並不贊成在韃靼如今內亂的情況下,再挑動大明敏感的神經,所以這次談判,這兩部並沒有參加。
剩下的阿速部,因不滿察哈爾部擁立阿噶多爾濟之子楚克臺吉,也沒有前來。
所以,這次前來的,除了因此次變亂而崛起的喀喇沁部和翁裡郭特部,五大部落當中,就只有察哈爾部和鄂爾多斯部。
但是即便如此,這幾個部族,所求也各不相同。
楊傑回來之前,這些需求並沒有完全暴露出來,但是,隨著楊傑的出現,他們的分歧終於開始趨於明顯。
如同所有人現在看到的一樣,對於各個部族來說,他們的一致之處,就是想要藉口脫脫不花和阿噶多爾濟之死,向大明討要好處。
但是,除此之外,各部還有自己的訴求,喀喇沁部和翁裡郭特部到底想要什麼,達蘭臺尚不清楚,可察哈爾部想要的,卻很清楚,他要的就是楊傑!
現如今,韃靼內部的情況十分複雜,作為黃金家族為數不多成年的男人,脫脫不花和阿噶多爾濟同時身死,原本還算和睦的各大部族,為了爭奪汗位,早已經暗流湧動。
脫脫不花生前有三個兒子,長子脫古思勐可,是脫脫不花和阿勒塔噶勒沁所生,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此次變亂之後,脫古思勐可得到了翁裡郭特部的擁戴。
但是,他身上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他的外祖父,是郭爾羅斯部的首領沙不丹。
當初韃靼內亂,阿噶多爾濟背叛了脫脫不花,當眾襲殺,脫脫不花倉皇逃走,投奔的就是沙不丹。
然而,沙不丹卻因為當初脫脫不花曾休棄他的女兒,也就是脫古思勐可的母親阿勒塔噶勒沁,令其在草原各部面前顏面盡失而心懷怨恨,趁著脫脫不花失勢,將其殺死在了郭爾羅斯部。
如此一來,脫古思的地位,也受到了極大的動搖。
除了脫古思勐可之外,脫脫不花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和也先姐姐所生的次子也先勐可,另一個則是和妃子薩穆爾所生的幼子馬可古兒吉思。
也先勐可的身份,自然不可能繼承汗位,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在變亂髮生的第一時間,就逃回了瓦剌。
剩下的馬可古兒吉思,看似是最合適的人選,也受到了喀喇沁部的擁戴,但是,他同樣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年紀實在太小了,才七歲而已。
但是,無論是脫古思勐可,還是馬可古兒吉思,都是脫脫不花的兒子,對於察哈爾部來說,他們任何一個人上位,都必然會對當初的事情進行清算。
所以,察哈爾部最終選擇擁立了阿噶多爾濟的兒子楚克臺吉,但是,就算是阿噶多爾濟在世,在脫脫不花有成年子嗣的情況下,這位濟農是否有繼承汗位的資格,都未可知,更不要說他的兒子了,擁立楚克臺吉的舉動,顯然並不能讓各個部落信服。
尤其是脫脫不花之前的心腹部族阿速部,對於察哈爾部先是跟著阿噶多爾濟背叛大汗,然後又圖謀汗位的舉動極度不滿,這些日子以來,早已經數度發生衝突。
】
所以,對於察哈爾部來說,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住自己,而想要保住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一切都推到楊傑的身上。
雖然說,阿噶多爾濟背叛的事實已經改變不了了,但是,是早有圖謀,還是被人唆使,其意義卻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