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城。
應該說,打從幾個部落遣使到宣府後,整個宣府城的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
不過所幸的是,宣府城中的老百姓,對於這種戰備狀態,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生出太大的恐慌之感。
尤其是在楊洪重新回到宣府之後,更像是給所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人的名樹的影,沒有比宣府的老百姓,更信任楊洪戍守宣府的能力了。
要知道,當初土木之役,虜賊大軍圍城,數度攻擊宣府,但是,到了最後,一樣狼狽退去。
這回還沒有上次的陣勢大,自然也難造成什麼恐慌。
所以,老百姓們除了抱怨一下戰備狀態下,宣府城中的不便,其他的倒也一切如常。
但是,這一日晨起,不少的老百姓,都不約而同的發現了異常。
宣府城中的警戒,比諸之前更加森嚴了不少,街上巡邏的官軍,頻次比往常要多了很多,城防上的官軍,也同樣增加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還有人看見,昌平侯楊洪,帶著副總兵楊信,一大早就到了城門處,看樣子是在等候著什麼。
城中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覺得是要打仗了,有人覺得,是朝廷裡頭有大官來了,還有人更不靠譜,說皇帝老爺又想來一次親征。
如此種種流言,不脛而走,雖然仍舊沒有造成什麼恐慌,但是,老百姓們倒是有不少湊到了城門口,想要瞧瞧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與此同時,城牆之上,楊洪身著甲胃,仗劍而立,他的身旁,是一身緋袍的金廉,身後除了楊信之外,還有被降為副總兵的陶瑾,以及提督大臣耿九疇,這一下,幾乎城中的大人物都來齊了。
不過,面對這種狀況,楊洪也十分無奈,看著遠處尚沒有動靜,但是,底下的百姓卻越聚越多,他忍不住搖了搖頭,對著金廉和陶瑾二人開口道。
“金總督,陶副總兵,耿提督,你們真的不必過來的,老夫和信兒過來,不過是想盡快見到傑兒,算是自家人前來迎接,傑兒如今雖得陛下恩遇,但也不過一衛指揮同知而已,勞動諸位前來,著實是折煞他了……”
不錯,楊洪等人今日早早的就在這城牆上等著,就是為了即將趕到宣府的楊傑。
看著一臉苦笑的楊洪,金廉笑了笑,道。
“這有什麼折煞的,楊傑此次奔赴草原,翻雲覆雨,其智其勇令人驚歎,如此青年才俊,國之棟樑,本官也想早些見見,難不成,楊侯這麼寶貝這個兒子,竟不願讓吾等見之?”
這番話帶著幾分揶揄之色,讓楊洪臉上的苦笑之意更濃,他當然知道金廉此來的用意,或者說,這也是他此來的用意。
楊傑從大同奉旨而來,走的自然是安全的路線,所以,楊洪原不必如此大動干戈,驚動全城的人出來迎接。
但是,他還是這麼做了,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威懾!
近段時間以來,和韃靼各部的談判頗不順利,對方提出了諸多條件,可是在談判之後,也大都願意讓步,然而,唯獨在楊傑的事情上,他們卻咬死了不肯鬆口。
這一點,讓楊洪十分頭疼。
而且,更重要的是,負責談判的是金廉,並不是他,雖然說,他手中握著大軍,但是,金廉的手中,有王命旗牌。
所以,楊洪並不能真正影響到談判的程序。
隨著楊傑即將到達宣府的訊息傳開,那幫使者更是上躥下跳,叫囂之極,讓楊洪隱隱有所擔憂。
正因於此,他才會如此大張旗鼓的出迎楊傑,其用意不外乎是在向所有明裡暗裡的勢力宣告。
這宣府城,還有他楊洪在,別想打他兒子的主意!
應該說,陶瑾過來,並不讓人意外,雖然說楊洪沒有叫他,但是這位陶副總兵,向來是個麵糰性子,不好出頭,更不好得罪人。
楊洪作為宣府總兵,雖然他說前來迎接是私人行為,但是,仔細想想就明白,現在的宣府城中,一個總兵兩個副總兵,楊洪這個總兵和楊信這個副總兵都來了,他不來,在底下那幫官軍的眼中,很容易會被當成對楊洪重新出任宣府總兵心懷不滿。
所以,出於謹慎,陶瑾過來很正常。
但是,就像楊洪所說的,似是這種迎接的行為,通常用於下對上,楊傑哪怕是得了天子褒獎,可是論身份論地位,和金廉,乃至是和耿九疇,都相差甚遠。
這兩個人,又不像陶瑾一樣身在軍中,身不由己,他們能來,是真真正正的出乎了楊洪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