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的微風吹過,帶來了絲絲涼意。
留連於向陽山坡草木繁盛的大角岩羊不時發出歡快的鳴叫聲。
大山中的半大少年摘起一片草葉,熟練的折出只有平民家孩子才會的草笛,放到嘴角略微鼓起腮幫子,吹出一段忽高忽低的清脆聲音,也不成曲子,只是隨心所欲的自得其樂,家養的犬科小獸支楞著耳朵,趴在被陽光曬暖的岩石上彷彿在傾聽,它是少年最好的夥伴,自然也是最好的聽眾。
正吹的起勁兒,牧羊少年忽然看到一個人影正沿著羊腸小道躑躅而行。
不知穿了多少年的袍子顏色黯淡,灰撲撲的沾了不少泥點,原本繡在上面的精緻金線也開始變得黯淡,那人佝僂著身子,吃力的拄著一支有些枯裂的木杖,艱難的挪動著腳步。
“漢瑪爺爺!你怎麼一個人來這兒?”
看到老人上坡走的辛苦,牧羊少年連忙扔下手中的草笛,飛也似的奔了過去,即使是陡坡,也依然如履平地,很快扶住了老人。
“灰羊!謝謝你啊!我有些心神不寧,想出來走走!”
老人滿臉皺紋,卻是慈祥的笑著。
在半大少年的攙扶下,沉重遲鈍的腳步變得輕快了許多。
少年的父母都是大字都不識半個的山民,靠著放羊、採藥、打獵和耕種一小片山地為生,過著以物易物的生活,恐怕一輩子連金幣長什麼模樣都沒見過,大半輩子也不曾走出這片大山,自然也沒什麼見識,給孩子取名和絕大多數山民一樣,用各種各樣的山中生靈作為參考取名,希望自己的這個孩子能夠像大角岩羊一樣茁壯成長,自由自在的過著快樂的生活。
牧羊少年有著山民特有的質樸和善良,熱忱地說道:“哦!下次你出來,可以喊我一聲,我揹著你。”
“好,好,乖孩子!我一定會的。”
老人笑的眯起了眼睛。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的群山中間隱隱傳來一陣滾雷般的聲音。
“咦?要下雨了嗎?看這天氣,不像是要下雨的樣子啊!”
聽到動靜,牧羊少年灰羊疑惑的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山裡人雖然沒什麼見識,但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卻讓他們學會了如何依靠分辨當下的天氣來預判氣象變化。
“好孩子,那不是打雷,更不是下雨!”
老人臉上的笑容漸漸退去,睜著老邁渾濁的眼睛極力遠眺。
不明所以的牧羊少年奇怪地問道:“那是什麼?”
“快!揹著我,往那個方向去!”
老人並沒有作出解釋,反而用手中的木杖,指著隆隆滾雷聲傳來的方向。
“啊?!”
牧羊少年灰羊張大了嘴,楞了楞,隨即反應過來。
“哦!~漢瑪爺爺,你先站好。”
說著便低下身子,將老人並不沉重的身體背在身上。
衝著自己家養的小獸打了個呼哨,那隻小東西便立刻從岩石上站起身,打起精神環顧四周,開始擔負起看護大角岩羊的任務。
許多山民家裡都有餵養這種乖巧又溫馴的小東西,沒有多少攻擊力,卻很擅長於捕食蟲鼠,既聰明,警惕性又高,可以看管畜禽和看家護院這樣的工作,有些格外機靈的甚至還能夠看管孩子。
周圍方圓數十里內的猛獸早就被山民們獵殺一空,家養小獸主要負責不讓大角岩羊走得太遠,因此放心丟下自家羊群的牧羊少年灰羊,辨認了一下路線,立刻腳下生風般揹著老人衝下了山坡,奔向附近的另一座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