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鍾無的心中,何豐一直都是一個小人物,哪怕是在眾多的小隊長之中,何豐也是算得上是墊底的那個,這主要是因為他的小隊,在以往的表現一直都比較平庸。
石堅這一支大隊,雖然由於身處在內陸地區,所以少有發生戰鬥的機會,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就沒有戰鬥機會了。
實際上由於石堅這個人有著強烈的野心,總是想要再往上爬一爬,所以他會經常的去接一些私活。
這些私活雖然並不能夠使他獲得正常的供給,而且還會有所損傷,看起來是一個吃虧不討好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在石堅的眼裡看來,這樣做可以使他的隊伍得到一個強有力的鍛鍊,在戰鬥的時候,變得更加的有力量,使他的這一支大隊,保持一個整體的戰鬥力,並且這種戰鬥強度,雖然比不上這個大規模的正規戰爭,但是這是另外一種型別的戰鬥,其兇險程度並不比大規模戰爭要少多少。
而且這些行動,最後都能為這個石堅帶來各種好處,有金錢上的,也有這個人脈關係上的等等。
所以石堅帶著他這一支大隊接了許多私活,參與了許多這個戰鬥,在這些戰鬥之中,各個中隊長和小隊長為了能夠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價值,自然是非常賣力的進行這個戰鬥。
而這裡面有的小隊長,就表現得非常出色,而另外一些小隊長卻非常的平庸,何豐就正好是那個最平庸的一個。其實何豐之所以表現得這麼平庸,一個是他本身這個小隊的實力就屬於墊底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羅喉被分配到他的小隊之後,一直在有意無意的對他施加影響。
因為羅喉不希望因為這個功勞的累積,而被迫升遷,所以對於羅喉而言,沒有功勞可立才是最好的一件事情,畢竟哪怕是他再怎麼不爭功,如果立下功勞之後,讓給別人這個次數太多了之後,慢慢的也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對於羅喉來說,他最討厭的就是自己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想盡辦法對何豐施加影響,與立功的方向背道而馳,就成為了羅喉最好的一個選擇。
在這種情形之下,本就實力不濟的何豐小隊,自然是表現得更加不如其它小隊,最後在別人的印象之中,就覺得何豐這個小隊長過於平庸。
而對於何豐本人來說,他本來就知道自己這一支小隊的實力,算不上是最差的,所以並不以為意。而對於羅喉來說,這種情形是他最願意看到的一種情形,這一下各方都得到了滿意的一個結果。
但是看在像鍾無這樣的人眼中,就覺得像何豐這麼平庸的小隊長,居然膽敢在自己的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對著幹,這就自然讓他受不了啦!
要知道哪怕是那些職位高過他的中隊長,見著他的面,都客氣的很,甚至於有些中隊長對於他,還有一種討好的跡象。
於是鍾無自然而然的,就會以一種俯視的姿態來看著他們,在這種情形之下,這個楊三雖然對於這個鍾無也非常的不公平。但是對於他而言,楊三和他是爭鬥了很久的,早都已經習慣了。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和這個副隊長兩個人的級別都差不多,楊三也就比他較低半級而已。
當然了,這只是從鍾無的角度去看,實際上在其他人的眼中,楊三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職務,這是因為聯邦的軍職是沒有副職的,所以楊三這個親衛隊的副隊長,實際上是也是和鍾無這個親衛隊長一樣,是一個見光死的職務。
甚至於鍾無最起碼在明面上,還有一個小隊長的職務,而楊三卻什麼職位都沒有。這就是鍾無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其他人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他們這些親衛隊的人地不同。
可以說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立場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認知的不同,這種矛盾是最難化解的,那現在鍾無的眼中就是這樣,在他看來,這個何豐地位低下,實力不濟,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來頂撞自己,冒犯自己的權威。
這樣就逼得鍾無必須要拿一個人立威,否則的話,以後自己就不要想在這裡站住腳了。但是他並沒有想到過,這個何豐實際上是和他平級的,並沒有什麼地位高下之分。
雖然他在實質上,作為這個石堅的親衛隊長,多少也是有一些特權,但是相對比而言,由於他們所分工的不同,實際上是沒有這個資格,來對於何豐這樣的小隊長做什麼的。
而且他更沒有想過,如果換作是何豐這樣對他手下的人,他恐怕也不會讓何豐這樣做。作為一個直屬的上官,如果讓別人當著自己的面,來處罰自己手下的兵,那麼其結果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這不但是顏面大失的問題,而且從此以後,手下的這些人會覺得,自己的這個上官很無能,在有事情的時候,不能夠保護到他們。
這樣所造成的一個結果,是任何一個上官都無法容忍的。所以何豐哪怕是再平庸,他也不會容忍一個和他平級的人,來對於他的手下進行一個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