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和天築王龍問天要兵權的事情,出於避嫌的考慮,龍傲天是認為堅決不能做的。
但是有的人卻是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而這些人便是龍傲天的謀士們。
發動宮廷政變這樣的事情,一個人自然是幹不來的。
故而除了拉攏朝中大臣、王公貴族之外,出謀劃策的人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龍傲天雖然相信他自己的智力,但是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招募了幾個謀士,卻也並非是讓他們決定什麼,而只是做一個參考。
當然這種招募可並不是一般的招募,畢竟這是要幹一件成功了便封妻廕子、一步登天,失敗了卻是要抄家充公、腦袋搬家的事情,故而不得不慎。
而龍傲天招募的這些謀士們,卻也必須是符合一定的條件,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
首先來說,這些人必須要可靠,不可靠不行,因為性質決定這事兒必須是要高度保密——前腳這兒商量著怎麼造反,後腳人家把這事說出去了,那還怎麼幹。
其次來說,這些謀士們必須是有幾把刷子,不敢說就是天資聰慧,但也至少是博覽群書、胸有韜略。若只是志大才疏,或者是酒囊飯袋肯定幹不了這活兒。
再者來說,這些謀士們最好是懷才不遇,或者是報國無門——總之就是對於現實有著很多的不滿,而且有迫切改變現狀的強烈訴求——這種對於現實不滿的讀書人,往往是最容易拉攏收買的,甚至是比沒讀過書的大老粗還容易拉攏。
這些條件分開來看似乎是很容易滿足,但是綜合考量起來,卻很難有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故而龍傲天也還是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聚攏了一批謀士,卻是也還不足十人。
但不論怎麼說,龍傲天身邊是有這樣一群出謀劃策的人,而他有什麼難以決斷的事情時,也會召集這些謀士商議,雖然也並非是就完全聽他們的。
而在要不要和天築王龍問天要兵權的事情上,龍傲天也曾一時難以決定,雖然他內心傾向於不要兵權,但還是想聽聽別人的意見。
而那些謀士們顯然是很想讓龍傲天擁有兵權,因為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畢竟只要是手裡有了兵馬,那做什麼事情就都會好辦很多。
其實龍傲天心裡又何曾不想得到兵權,甚至是做夢都想得到,然則卻是怕因此而過早地暴露了他自己的企圖。
而謀士們的意見卻與龍傲天不同,在他們看來,這種心中過度渴求,外表卻反而裝作不感興趣的做法,反倒是更容易引起別人的疑心。
而且也有謀士向龍傲天建議,可以有意向天築王龍問天討要兵權,並以此反證他沒有犯上作亂的異心,而且也可以看看龍問天對於此事的反應。
但經過反覆的思考之後,龍傲天最終還是否決了謀士們的這個意見。
在他看來,不論此舉成功與否,和天築王龍問天直接要兵權,並不是一個最佳的辦法,尤其是在對方已經走了疑心的時候。
而既然不能開口向龍問天直接要兵權,那就只能是想別的辦法了。
到了這時,龍傲天自然而然地便想起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正是龍笑天。
天築國的兵權主要就是掌握在兩個人的手裡,一個就是天築王龍問天,而另一個便是輔國公兼青龍侯龍笑天。
而且龍笑天不僅僅是手中有兵權,更為重要的是,他手中的兵權和天築王龍問天的兵權是相互獨立的,即龍笑天要是想調兵遣將,隨時隨地直接掉就可以了,並不需要經過龍問天的同意。
雖然龍笑天所能調動的兵力並沒有龍問天能調動的多,但那也差不多可以調動天築國三分之一的兵力——而這對於發動宮廷政變來說,已經是足夠用的了,甚至是綽綽有餘的了。
正是意識到了龍笑天的重要性,龍傲天才退而求其次,開始慢慢地拉攏對方。
龍笑天作為一個深居淺出的人,雖然是作為天築國的輔國公,但他的交際面並不廣,而且也幾乎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對於政事那就參與的更是少了。
正是由於龍笑天這樣的生活習慣,所以外界的人想要接觸他,確實也不太容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龍傲天。
作為天築國的鎮國公,龍傲天的職權雖然沒有龍笑天的大,但他們兩個人的爵位卻是一樣的,並沒有上下高低之分。
而為了儘可能地接觸到龍笑天,龍傲天也曾放下架子,常常主動地去拜訪龍笑天。
然則龍笑天卻是打心眼兒裡有些瞧不起他的這個庶出的兄長,故而每次龍傲天前來拜訪,卻也總是被擋回去的時候多,而見面的時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