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能知道的戰局,只有這些。
現在我軍正在函谷關前進行操練。即將攻打長安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就在我們緊鑼密鼓的時候,長安派人來了。
來者正是白馬銀槍的趙雲,帶著五十名軍校,投我軍營中而來。
“大唐天子駕下趙雲,特來求見大漢天子。”
函谷關前空曠的野地中,迴盪著趙雲的聲音,清晰剛猛。
“傳。”我對曹娥道。
不一會兒,趙雲提著他的銀槍,在曹娥帶領下進入了帳中。
“趙雲特奉大唐天子之令,來與陛下進行談判。”施禮已畢,趙雲道。
“賜座。”我吩咐道。
看到趙雲落座,我特意打量起他來。跟角色凍結前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眉目中多了一些憂思。這個入敵陣如無物的傳奇將軍,顯然已經被當前的時局所連累,很久沒有睡過好覺了。
“子龍海內知名,寡人久仰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英氣逼人,佩服。”
談判之前,先要給對方戴高帽,這乃是談判秘訣的第一絕招,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趙雲也的確能夠當得起這種誇獎。
只聽趙雲道:“陛下謬讚了。身為武將,不能為國衝鋒陷陣,卻來做此等口舌之爭,實在慚愧。”
我點點頭:“實在委屈子龍了。不知子龍今日來要談判什麼?”
趙雲面色一正,避席行禮:“陛下,我主大唐天子乃是高祖親身現於朝堂,指定為君,此事群臣眼見為實,早已天下定論。自我主即位以來,天下安寧,百姓富足,得百年難遇之太平盛世。陛下身為高祖苗裔,先帝愛子,自當謹遵高祖之命,共扶明主,不知如何竟興無名之兵,兵鋒直指帝京。”
對於這個問題,陳琳當初起草檄文的時候已經有了藉口了。當初我也看得非常得意,但是我卻十分清楚,陳琳那不過是胡說八道。我何等之人,自然不能照舊用胡說八道來敷衍趙雲如此人物。但我又怎麼能說得清?難道我告訴趙雲,我必須攻下長安才能拿回角色控制權?難道我告訴趙雲劉邦這傢伙整個就是一個流氓,朝三暮四,今天捧這個,明天扶那個,忙得不亦樂乎?當然不能!
我有我的理由:“子龍既然如此問,寡人也便告訴子龍。治天下者,不僅要有德,還得有才,有能力。我非不知大唐太平盛世,但我大漢劉辯便不能做得一樣好麼?堂堂一國,無論多太平,如果國都守不住,還有什麼太平可言。寡人不過數月,便直趨長安,可見大唐兵備之空虛。如此兵備,即算天下太平,這太平又如何能夠長久?今日我便告訴子龍,張好古能做到的,我劉辯也能做到。張好古不能做到的,我劉辯還是能夠做到。管他高祖矮祖,就算軒轅黃帝在此,也終不能給我說一個輸理。”
趙雲冷笑道:“據云所知,陛下這場戰爭,贏得實在也太過僥倖了。不過是趁人不備,忽然亂起,算得什麼好漢?陛下若真自認了得,就重新退回冀州,我們再來光明正大打過。”
我哈哈大笑:“子龍此番說話不知根據何在。寡人起事,雖然變起倉卒,卻有諸多玩家前來告密在先,大唐也作出了最快的應對。那時夏侯兄弟直撲官渡,關羽大軍徑奔白馬,都是優於我軍的兵力。若非張文遠一戰破敵,關雲長陣前失算,今日還不知是何結局。子龍以為,那時以來,我軍還勝得不光明正大麼?”
趙雲一時被我說得氣結,卻也並不十分退讓:“陛下今日,不過兵臨城下,自然說來說去,都是你的理由。我長安城中,尚有百萬之眾,卻也並不畏懼陛下。”
我心道趙雲今日孤身來此,必是求和。先前我既然給他戴高帽,此刻不能將先前的氣氛破壞了。大家說得開心,說不定就不需要再動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