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羽下意識地就想尋找地方藏起身形,或者快速離開。可轉念一想,不管怎麼說,自己也在人家這裡吃了齋飯,如果就這樣走了,實在不妥。況且她仔細感覺了一下來人的氣息,並未發現有絲毫的殺氣。想到這,皎羽乾脆坦然地站起了身,毫不避諱地看向那道小門。
只見小門處人影一閃,隨著“阿彌陀佛”一聲佛號,一個身披袈裟的老僧從那門中翩然走入。
這老僧年紀約莫已經超過八十歲,鬚眉皆白,長長地眉毛已經垂到了耳邊。他形容消瘦、精神矍鑠,更奇特的是,老僧全身竟透出一層金光,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
道家和佛家修行方式不同,因此得道後周身出現的光芒顏色也不同。道家以紫色為尊,修行之人達到紫色修為,便進入高手行列。吳辰非是淡紫修為,屬高手中的入門階段,而靈智真人是紫氣巔峰修為,羽化後可飛昇成仙、從此長生不死。而佛家的至高境界便是金身羅漢,修為越高,金氣越重。
獸禽修行,沒有佛道兩家那麼多講究,大體只分仙、靈、妖三等。每個等級裡按照功力高低,也有上中下之分。比如皎羽,渡劫前是上靈境界,渡劫後便為下仙,而虯喙只是中靈,比之皎羽還差兩個等級。下仙修為,大約相當於道家的紫氣修為,對於佛家來說,道理也基本相同。
此僧渾身金光,修為絕不弱於皎羽。
“善哉善哉!老僧等你多時了。門下弟子有眼不識泰山,未識得鶴仙真身,萬望海涵。雷光寺悟心,見過鶴仙。”
老僧一句話,皎羽心中暗暗一驚。這和尚只看了她一眼,不僅看出了她的修為高低,甚至連她的本體皆被識破,此人絕非等閒。他話中說到已等候多時,難道他早就知道自己會來?
皎羽略一沉思,心中疑問卻並未出口,朗聲回道:“悟心大師果然好眼力,皎羽佩服!我並無它意,路過此地腹中飢餓,來貴寺討口吃的,正要離去。大師如何得知我今日會來?”
悟心見她回得坦蕩,不禁心中暗自叫好。獸禽修行極其艱難,能渡過仙劫者更是千年難遇。剛才門上迎送僧人說來了個女施主化齋,他略一詢問便知等了一天的人到了。至於他如何得知鶴仙要來,很是簡單,能預知生前後世的不只是道家,佛家同樣可以做到。不過,他來見皎羽,為的卻並不是來見鶴仙。
老僧並未回答皎羽問話,而是掉頭看向廳堂的牆面,輕聲說道:“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冒昧一問,鶴仙可否直言相告?”
“大師但問無妨。”
“你身上可帶著兩道殘魂?”
皎羽臉上並沒有吃驚的神色,悟心既然可以看破她的來歷,自然能知道她玉中的秘密。“正是!”
悟心賞識地看了看皎羽。雖是白鶴得道,她身上卻沒有妖孽之氣,說話行事都很坦蕩,可見修行過程中還是得過正道高人的指點。
“你可知這兩道殘魂主人的來歷?”
“隱約知道。”皎羽並不知道吳辰非的來歷,只是在玉中進入他回憶的時候,聽到他父母曾說過,他是什麼星轉世。
悟心見她似懂非懂,也沒多加解釋,繼續說道:“墨玉固然養魂,可墨玉認主,是以這兩道殘魂之中的一魂,不可在玉中久留。”
皎羽聽到低下了頭,“這我知道。”
“老衲可將你這玉中的兩道殘魂全部移出,置於這涼缽之中,魂氣便不會被隔絕衰竭。”說著,悟心伸手從懷中取出一個巴掌大的小缽。小缽通體呈現出一種土褐色,但材質不明。缽上有個蓋子,那裡應該就是缽體的進口了。
皎羽看了看小缽,感受到缽體散發出的氣息非常陰寒,而陰寒之處最利於魂魄居留。墨玉之所以適合養魂,也是因為墨玉的玉質陰寒,更何況皎羽的這個玉料取自深海,寒氣更重。
皎羽連忙拿出懷中的布包,開啟後露出中間的手鐲和指環。“大師既可移魂,皎羽懇請大師,幫我把那道衝撞殘魂移入指環之內。”
悟心搖搖頭,“將殘魂置於涼缽之內,並不因我會什麼移魂大法,而是這涼缽自己有吸魂之功。故而貧僧只能將殘魂移入涼缽,卻無法移魂去別處。”
皎羽聽完沉默不語。悟心的說法自然不錯,涼缽可以收納辰非的殘魂,可魂魄入缽之後如何再出來,他卻沒有說。再說這小缽看似平常,可定是一件奇寶,雖然收入了吳辰非的殘魂,老僧也定然不會將它交給自己。將辰非的魂魄放在旁人身邊,皎羽不放心。
“多謝大師,皎羽此次南下,便是要尋得移魂招魂之法,將他的魂魄集齊,助他重生。”皎羽不知道悟心和她說這番話的目的何在,便想暗示他,自己自有辦法解救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