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京城,一隻鷹隼在皇宮上盤旋幾圈,隨即慢慢的降下來,養鷹人取下了鷹隼腳上的信函之後迅速送到了內閣之中。
此時內閣的成員早已換了一茬,畢竟大漢一統天下已經過去六十年了,孫連山等第一批功臣大半已經做了土,剩下的少數也是垂垂老矣,無法再擔任重任了。
內閣成員迅速聚集,包括了一箇中年男子,此人正是李青水同父異母的弟弟李青水,李瑤離開時,他才十歲,擔任監國之位,數十年過去了,他現在叫做攝政王
李青水也不是沒想過再進一步,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可惜,他沒有這個機會,因為李瑤在天元大陸步步高昇,修為穩固提高,再加上朝中重臣大部分還忠於李瑤,所以他只能是攝政王。
此時的宰相是叫做李寶利,乃是李瑤在大漢時收養的孤兒之一,當年李瑤在大漢收養的孤兒比李青山更多,後續有三百餘人也格外的突出,被稱之為大漢後三百英傑,至於前三百英傑,則是大半故去,而剩下少部分突破武聖的,則是在潛修,成為大漢的柱石之一。
“諸位,這是聖上的密信,在天元大陸,武者已經出現可以和修仙者比肩的大能人物,聖上要調我們大漢的將士武者前去參戰,你們要做好準備了”
宰相李寶利拿著密信說道,他的語氣沒有一點遲疑,是用命令的語氣說道的,其餘重臣也沒有反問,預設了這件事情。
“李相,我們的武者早就準備好了”
“萬副堂主,武者的事情,你比我更清楚,你說說看,供奉堂現在是什麼態度”
“是,李相,如今大漢供奉堂,有武聖七位,化凡武者八百四十人,先天武者,兩千三百四十七人,按照我們的意思,供奉堂湊足三千人趕赴天元大陸,剩餘百餘人足以維護大漢的安全了。
另外就是多帶物資,靈谷,星陣,異種肉,還有靈石,武器等等,聖上那邊必然是缺乏物資的”
供奉堂堂主萬伯棠一一說來,顯然是對供奉堂的事情瞭如指掌。
十多年前,朱家入侵天元大陸,李瑤就命令大漢停止給天元大陸輸送物資,每年來往貿易交流也大為縮減,只是為了通一些訊息而已。
所以這十多年來,大漢培養的人才基本上都留在了大漢這裡,而舉國體制之下,大漢的人才培養非常的迅猛,短短十餘年,他們就積攢了七個武聖,八百多個化凡,兩千多個先天,而且化凡之中起碼有上百人是巔峰狀態,只要他們搞到了破障丹這種丹藥,三五年內,起碼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夠突破,所謂的厚積薄發,也是不過如此了。
“可,靈谷這邊,就先給五千石吧,多了也裝不下,異種肉給三百石,至於武器,則是多調一點,強弓一千副,配重箭十萬支·····”
李寶利想了想,把具體的數字也都說了出來,現在大漢能夠遠航的海船不多,也就十艘,裝載人員武器裝備之後載不了太多的東西,不過這只是第一批而已,像是靈谷,大漢的倉庫非常的多。
大漢種植靈谷的田畝不低於百萬畝,在倉庫裡堆積如山,而大漢並沒有把靈谷當成普通糧食來用,只有部分武者才有這個資格享受,所以大漢的靈谷是非常多的。
萬伯棠點點頭,大漢能給支援都會給,畢竟那是他們的聖上,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雖然民間因為時間的原因,年輕人對李瑤的記憶開始模糊,可在朝中,李瑤的影響力還是不容置疑的,朝中重臣,一半都是經過李瑤時代的。
攝政王李青水依舊是和往常一樣,在高堂上當著泥菩薩,內閣經過了數代人的變化,早已形成了慣例,把李青水當做吉祥物,他的任務就是點頭同意,和加蓋玉璽,僅此而已,當然,該給他的榮譽,一個都不會少。
在李瑤遠走海外的情況下,大漢其實已經做到了虛君的實質,權力集中在內閣之中,內閣對整個國民負責。
會議結束之後,李寶利和萬伯棠一起找到了如今的兵馬大元帥鄭月,在當年的一干大臣之中,論領兵作戰,鄭月並不是最好的,不管是王伯藜還是全真他們,水平都比鄭月好,不過鄭月卻是他們之中武道資質最好的,突破了武聖,鄭月擁有悠久的壽元,再加上她是李瑤貼身侍衛出身,所以把控著大漢的軍權。
三人來到了位於京城的兵工廠之中,如今的兵工廠和以前不一樣了,不僅是採取了流水作業的方式,更加關鍵的是他們打造的武器,不是刀劍,也不是神兵法器,而是槍炮。
早在李青山時代,就開始著手研究槍炮了,當時研究的地方叫做鴻山縣,翠兒一開始擔任鴻山縣的縣令,就是為了給武衛軍做後盾。
只是槍炮研究時斷時續,因為當時資源都給了戰爭,直到大漢一統之後,才大力支援,如今經過了五六十年的研究發展,大漢的槍炮從一開始的火繩槍已經發展到了後填裝武器時代,也就是接近於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水平。
大漢用六十年的時間,在槍炮的發展水平上走過了科技世界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不過這並不是天方夜譚的事情,畢竟大漢是開掛的。
“這款漢五九槍械才剛剛量產,存貨還不到三千,如果萬副堂主急用,還是用漢三九槍械,倉庫裡最少有十萬支”
“鄭帥,漢三九和漢五九雖然在威力上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可雙方的裝填方式差太多了,一個是前裝一個是後裝,後裝打五發前裝才打三發,你可別忽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