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青光城,李瑤正在召集內閣成員商議朝政,當了半年多的皇帝,李瑤已經完全進入到這個角色了。
但凡國中大事,她一般是不會主動拿到朝政上來議論的,因為朝政上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角色,不一樣的角色有不一樣的利益訴求,所以很容易形成扯皮推諉,錯過時機不說,還容易誤事,所以她一般都是先跟內閣成員說。
如果內閣成員也不瞭解情況,再去找相關的官員或者幕僚,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委派專門的人去做。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集權制度,把權力收歸到皇帝和內閣手上,有這個圈子擴充套件到整個大漢國。
“九月上旬,王伯藜大帥率軍進入陵州,攻下陵州三府二十二個縣,幾乎是陵州一半的地盤,只是基本上位於陵州西側,百姓人口少,經濟貧困。
王伯藜從江州帶走了十二萬百姓,江州軍從十六萬人銳減到九萬多人,再加上鄭將軍的人馬,陵州有人馬十萬左右,以陵州的錢糧財稅,不能養活,王大帥和鄭將軍已經寫了聯名奏摺,請聖上裁斷”
“可以疏散一部分人馬到永州地區,具體數量再研究,到時候拿出一份方案來”
李瑤想了片刻之後說道,陵州山區根本無法養活這多出來的二十多萬人,那就轉移到永州去吧,永州去年才結束大戰,死了很多人,正是需要補充人口的時候,根本不怕移民。
“是,聖上,那陵州防務的事情怎麼辦,上官雲熙窮追不捨,已經進入陵州作戰了”
“輪戰吧,我們新編了那麼多新軍,派兵輪戰,正兒八經的武衛軍交給王伯藜,他應該不能再戰敗了吧”
“肯定不能,我們是以老帶新,新兵戰鬥力很不錯的”
孫連山回答道,大漢國的兵源主要還是以青州為主,青州他們經營了這麼多年,軍戶極多,即便是普通民眾,只要不是山區那些貧困地區,也已經渡過溫飽階段了,對於民眾體質有巨大的改良,兵員素質非常高,所以新兵的戰鬥力也不低。
“可以,那就讓王伯藜先穩住,我們接下來要談談冬季攻勢的事情,我的設想是在十月底發動攻勢,攻取江州和東州兩地,隔絕大秦和雲國的陸地聯絡”
“聖上,冬季發動攻勢有很多的優勢,但也有很多劣勢,優勢就是到時候大雪一下,大秦京城主力難以南下,後勤消耗倍增,但同樣的,我們也是一樣,尤其是我們要跨越陵州山區,道路更難走,除非我們從泰州攻入海州再攻入東州,可如此,我們就要進行雙線作戰了”
“大漢和雲國必有一戰,雙線作戰基本上已成定局,你們覺得雙線作戰,我們能贏嗎?”
“很難說,大秦的確是在走下坡路,主力部隊已經不多,除了上官雲熙率領的這十萬禁軍之外,只剩下大秦京城還有一部分,可雲國和我們大漢一樣,正在蒸蒸日上,雲國的蕭清然和林坤都屬人傑,能力很強,軍力不容小覷”
“林坤····”
李瑤唸叨著這個名字,林坤的確是一個人傑,這一點她也同意,都說雲國在複製大漢,其實李瑤知道,這是因為林坤和他接受的都是同一家的義理。
李青山死後,李瑤曾經調查過一些事情,李瑤已經知道,林坤的義理和李青山的幾乎是一樣的,而林坤的義理來自於一個叫做方虎的捕頭,這個捕頭還是方平的堂弟,而方虎曾經在雲州被人追殺,逃到青木縣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非常巧合的是,在方虎消失之前,李青山只是村裡的小混混,方虎消失之後,李青山就脫胎換骨了,從滷料開始,一路崛起。
只是讓李瑤疑惑的是,她從來沒有見過方虎此人,也沒有聽李青山說過,具體是怎麼回事她一點都不知道,這讓她有很強的好奇心,曾經派安全部調查過,可也沒有一個結果。
林坤和她可以說是師出同門,所以林坤的做法和她類似,這就意味著雲國的國力也是很強的。
“聖上,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能夠延緩兩年再發動攻勢,我們的國力增長比他們更快,即便是方平改革成功,大秦也不會是我們的對手,到時候我們可以放心的雙線作戰。
如果今年要動手,那麼對我們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別的不說,就以基礎設施來說,除了青州之外,其餘各州都還沒有建設好,還需要大力的往裡面投錢,這些州府給我們的助力實在是太小了,一旦開戰,我們相當於是以一州之力在和兩國對戰,軍事上的勝利並不能彌補一切”
“我覺得孫相說得有道理”
孫連山的話得到了幾個內閣大臣的同意,欽州本來是富裕的州府,可因為拉鋸戰,打到稀爛,永州和燕州本來就不富裕,泰州只拿下一半,也就平州情況相對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