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辰三界的冥土之中,天色玄玄,地色昏黃,天高地遠,不見日月。
有一座純以灰白巖質形成的高原,蟠踞在冥土西北方向,龐大混凝,宛如一體,在整座岩石上找不到半點縫隙,在冥界之風中吹拂萬年,也沒有半點風化跡象,無塵無土。
不過岩石頂部參差不齊,看起來像是,曾經有著極高極險的山峰聳立於此,如今的高原,只是斷裂殘缺,剩餘下來的山根。
這就是不周山,曾經被視為天柱之地,在古神時代,也頗有一些威名。
不過,那時的不周山,還是處於只需要兩三個古神中的高手,就能夠撼動、擊斷的程度,真正讓這座不周山變得高深莫測,神渺難尋的,是萬餘年前出現在世間的不周山神。
山神鐵簪灰髮,星眸短鬚,藍衣黑袍,近日正在山頂撫琴。
而他對面的聽琴之人,是個貌若壯年的華服道者,頭戴金燈明珠冠,手託三寶玉如意,盤坐在風聲隱隱,火色幽幽的一件蒲團之上。
二者的氣息,沒有什麼激烈的碰撞,只是共存於此,有所接觸,就順理成章的引發起成千上萬種元氣意象,凝聚出最適合這些元氣發揮妙用的真形模樣。
有的如青牛,有的如白鶴,有的如蒼蟒,有的如雪龜,環繞天地八方,悠遊自在。
更有的如仙官,素女,神侍,祭司,衣紫綃之衣,懸丹霞玉珮,執彩幢絳節,持羽葆花旌,在不周山附近飄然而生,雲氣繽紛,天花飛舞,仙樂鏗鏘,異香馥郁,襲人不散。
“老君,自從虛無黑蓮盛開,如來入滅,諸佛同寂之後,你就跑到我這裡來論經送茶聽曲子,外面發生這麼多的大事,你也不去管管?”
不周山神按住琴絃,撫須笑道,“難不成,你見到如來的狼狽模樣,心有慼慼然,決定不要像他那樣操心太多,真正退隱,萬事不問了?”
道者面帶淺笑:“我為元始,並非老君,元始只會講道而已,又能管得了什麼事情?”
元始天尊本來只能在開天的時間點中顯化,但是事無絕對。
這位元始天尊畢竟不是一個單純因為天地之道,應運而生的神靈,而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
如果老君需要把元始的力量也利用起來,他當然可以找到一些比較折中的方法。
比如說,藉助開天時期的一些古物,顯化元始之力。
宇宙之中有一些東西,是在天地宇宙生成的初期,最早誕生的一批物體,而且性質極其特殊,幾乎沒有產生衰變退化的任何傾向。
可以說,天地宇宙雖然成型已久,這些東西,也自然而然的處於宇宙中的現在時間節點,但是在這些東西身上,依然保持著先天后天銜接時的那種特質。
太上老君以無量神通感應宇宙之時,就搜尋到了這樣一批古材,運功接引過來,設法祭煉,雕琢成了元元先天風火蒲團。
元始天尊既立於開天之時,也能夠在風火蒲團上顯化身形,將力量投射到現在。
上洞八仙的百世輪迴,合擊秘法,到底能不能在這一世真正修成,其實是很沒有保障的事情。
在這一世的藍采和開悟,八仙全部歸位之前,這一件元元先天風火蒲團,才是太上老君真正壓箱底的後手。
不周山神萬年以來,並沒有做出什麼危害三界的事情,縱然當年是他先整理出了星辰仙胎秘法,廣泛流傳出去,本質上也只是一次比較開放的講道而已。
只不過是後來修持秘法的人,自己有了爭端,才弄出了三界動盪的大亂子。
等到天庭確立,昊天金闕及三百六十五週天星宮,運轉星辰仙氣,哺育三界眾生,這樣的大好事,也是利用了星辰仙胎秘法的。
而且,對於歸墟龍皇這個極度不安定的傢伙,不周山神也曾經親自出手阻擊。
但是,出於某些細節上的感受,太上老君對這位不周山神,向來還是有些提防。
在靈山出事之後,三界的風波好像拉開了序幕,太上老君就不動聲色的把風火蒲團送到了不周山來,找山神談玄論道。
“哈哈哈哈!”
面對老君的防備,不周山神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既然你明白老君並非元始,元始只該講道,又怎麼寄希望於這元始能夠絆得住我的手腳?”
山神撥動琴絃,第一聲琴音再度傳出,已經不止傳在冥界。
更是飄蕩遠上,闖入人間西牛賀洲原本所在的位置,透入混沌機率之中,直接觸動靈寶諸天大陣裡的異世界。
靈寶諸天大陣的根本脈絡,就在於群星惡煞秘法,實際上也就是星辰仙胎秘法的反面。
作為星辰仙胎秘法最初的集大成者,本體已經成就十階宏道的存在,不周山神這具分身,雖是九階之軀,對於這座大陣的瞭解,也遠超外人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