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的官吏一直都關注南臨縣的狀況,如何不驚歎。
“南臨縣已有五萬餘人,求落戶者更是絡繹不絕,許都府尹的門檻都踏破了,這是好事……”
一名門客打聽了訊息,在內城華府之中告知了華歆,但他口中說的是好事,表情上卻還是頗為忌憚的在打量華歆的臉色。
“嗯。”
華歆並未作何回應,只是一隻手在坐榻的扶手上緊緊地捏著,一時間有些迷茫,心情也十分緊張不安。
他也想說這事好事,可心底裡卻總覺得形勢十分危急,張韓能在殿上堂而皇之的說出勸進之言,現在導致本來與我走動過多的人,都已避而不談,乃至暗中責怪我是背信棄義,暗投張韓麾下。
我已在許都沒了黨友,暗中還要投效他處,而丞相府,暫且還沒有第二個勢力出來,這倒是頗為艱難。
此前,如此行事本事一招妙棋。
卻沒想到……
華歆是真的沒想到,荀彧、賈詡、楊彪等人,都在暗中相助張伯常,連陛下都是心向著他,這個人身上不知到底有何魔力,能讓這麼多人都願意扶助於其身。
倒也是頗為奇怪。
此刻,華歆的臉色發寒,心裡百感交集,他總覺得此前的事情還沒完,但是又看不到什麼苗頭。
“張韓應當不會看出來吧?”
“我只是身在御史之位,在職所言罷了,乃是職責所在,張韓從以往的經歷來看,他對政事並不是那麼擅長,他最擅長的應當是內治和軍事。”
“此事,他就算是看出來了,日後要責怪,我也好去登門拜訪,求得原諒,道明當時之想,若是要一個大氣寬宏的名聲,他一定會原諒我。”
“否則,日後如何還會有賢才名流之家的人,到他門下去做門生?”
華歆按照以往的經歷去思索,知道張韓現在最缺的就是門生故吏,不過是因為這位君侯現在還很年輕,是以不會過多需求,但接下來很可能編織的,就是此等羽翼了。
他日後肯定是要做權臣的,而且是大公子身邊的權臣,丞相之業不知會否有黨爭,但按照幾位公子的才學,或許會有所選擇,譬如袁氏,如此門楣依舊有賢長之選,在丞相府也未必不會有。
故此,張韓一定會做此安排,嗯……他絕不會對我下手,或許我華歆當下還不能對其構成威脅,依舊能夠隱藏於群臣之列,待日後立功再做打算。
“不對……”華歆又忽然想到張韓在朝堂上進言時,乾脆利落的自嘲自罵,那些話分明就是衝我來的!
他已經罵舒服了,恐怕就不會再繼續了吧?!
他直接罵我不要臉來著。
華歆覺得,這句話對儒生來說已經很重了,伯常君侯的氣也應該發了,或許不會。
……
在許都各官吏收到訊息之後,反應亦是各有不同,這時候,曹操傳來的班師回朝的訊息。
與此訊息前後傳來的,還有一道大勝的戰功。
一月之前,不知為何袁軍忽然間退守魏郡附近,又分派重兵去把守各個要道,當時曹操得到訊息,查明瞭袁軍的進退變動,當即判斷出定是張韓私自出兵,威脅到了魏郡附近。
於是按照以往兩人默契配合的經驗,直接多方出兵,直取黎陽。
大戰之下,一夜攻破三座堅城,幾乎將魏郡南部的所有縣鄉全部收取,只剩下鄴城一座孤城,袁軍重兵節節敗退,整個戰場在分割之後接連在一起,讓袁尚、袁譚不得不把大軍縮到鄴城之中。
此戰,收取十三座城池,乃是今年最大的勝利!
曹操原本打算派出一萬人做引,去吸引袁軍注意,那一萬人他是打算不要了的,沒想到省下了,以極少的犧牲,便攻下了袁紹大片領土,賺大了。
等他大勝回來,發現張韓根本沒來。
回軍的路上,曹操都還在迷茫。
打了一輩子仗了,這是怎麼回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