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臨縣的主人是劉協,但實際上人們認為的父母青天一定是張韓。
百姓幾乎都知道,張韓心善,見不得吃不飽飯的窮人,所以能進南臨山的,基本上都是已有田土收成的百姓,每年的糧食收成都有結餘,還能賣出去換成錢財。
這是能進南臨縣為居民的基本條件,換句話說,南臨縣的屯民,都不算在百姓範疇之內,他們是登記在軍籍冊中,立功換身份的。
而這上萬百姓沒有糧食之憂,自然而然就能有餘錢做商販,商販的生意多了,錢財也就更多。
除了這些之外,在兩年半之前設南臨縣的時候,張韓曾經將已經快要廢棄的五銖錢大量收集到縣內,商戶可以流通。
現在牙行的商品,更是可以用五銖錢來換取,這樣一來,暫時就可以把五銖錢的效力再拉回來。
比如曲轅犁,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提高開墾、翻土的效率,當年在軍屯時可以由軍隊提供,那時候數量也不多,只有少許人能用上。
因為工匠技藝精湛者,大多掌握在大匠的手裡,普通的工匠都沒有這能力。
現在工造營裡,聚積了附近能招攬來的大量工匠,一同傳授技藝,而張韓就是這技藝的佼佼者,甚至很多思維領先於大匠,讓他們歎為觀止。
蒲風每每提及,都是讚不絕口,稱張韓為奇巧之思當世無雙者。
他的兒子蒲元,這幾年長大了些許更是見到張韓的時候就會追著他屁股後頭跑,學習工匠技藝,讓張韓幫他鑑定鍛造之物。
現在這些超前於整個大漢的物品從工造營拿出來流通於世面,最是令人興奮。
因為只需要打上一個標籤,就可以讓百姓趨之若鶩——宮裡都還沒用上。
這些生活之物,農耕、水翻車、輪車、木牛馬,都可以有效改善農耕。
而雞精、大蒜素等,又是非比尋常的超前產物,前者是重要的佐料,後者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治病良藥。
工造營現在還在研究海水曬鹽之法,司農交由工造營司造,其實還是交給張韓,官鹽掌控源自春秋,而後秦制一直集權,不可讓製鹽之法外洩。
千年間倒是也有聰慧的人研製出了粗鹽的製法,私自販賣私鹽。
但是這些年也已經被殺盡了。
現在牙行裡,只需兩件商品,就足夠讓百姓花費大量的錢財在上面。
一就是官鹽,二就是雞精。
除了這兩樣,還可以買賣各種藥材,廣招醫者居住,當然,華佗、張仲景本來就住在南臨山上,兩人各自有一座靠北的大山園,有百來人在照料藥材。
“這麼多東西,我就不信不能讓百姓更為舒適。”
“能倒是能,這些東西足以引起百姓瘋搶,特別是南臨縣的百姓,”賈詡捻鬚而笑,左右踱步片刻之後,道:“在外縣的百姓,那就該羨慕了,到時候恐怕又會被人加緊推及。”
“君侯可千萬要頂住啊。”
“呵呵,無妨,先換功績,造福鄉里,而後緩緩推及,越廣則功績越多,這牙行、錢莊的錢財,不是隨便哪個郡縣都能推行得起的。”
賈詡聽完這話,面色稍稍顯得安穩了許多,這些事他就不擅長了,只是能知曉些許道理,卻不可想得足夠通透,這已經超出了以往的政令和商賈之想。
人各有所長,君侯所善之事比一般人都要多一些,只是懶得和人去政鬥而已,不願做太多這種勾心鬥角的事。
“但願如此吧,君侯心中有數就好,接下來數年之內,北方一旦安定,治理富足之法,應該有一個長足的道途,一旦如此,接下來便有了可以沿用之法,持續不斷的發展,一旦冀州、幽州全部歸順,那就是真正的百廢待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賈詡哀嘆之下,微微看向了嘈雜之處。
這個檔口,張銘已經把話說得差不多了,牙行與錢行的意思都告知了百姓。
不出數日,這些人就會自然把訊息傳到全縣,更何況這裡面還有很多張韓安排的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託。
“嗯,”張韓遠遠地看了一眼,回到閣樓之內坐下,在慢慢盤算著。
“除卻這些,食府、樂坊雅舍,也可以開了,還有澡堂……這些都能用官家身份來開設,我覺得還應該再開一座司建坊。”
“是是是,君侯說得都對。”
樂坊雅舍……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