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韓都能洞若觀火,更何況是曹公?若是貿然說出此意,難免寒了人家的心。
“愛卿所言,令朕驚醒、慚愧,振聾發聵!”劉協深深地感慨起來,“朕應當再致力於學,真正有所成時,再想他論。”
這就對了……
張韓鬆了口氣,他知道小皇帝的心裡肯定不舒服。
畢竟是從他口袋裡拿錢,順便把口袋都割了掏走了。
誰心裡也不好受,但你不能因為自己不好受,就讓我們難受吧?
你損失的只是你劉氏的漢家天下而已,若是不開國庫,我們損失的可是自己的利益呀。
“陛下,冀州不收納窮苦百姓,而許都肯,為何呢,概因此地乃是天子腳下,聖駕恩德普照之地,應該仁義。”
“昔中平、初平年間,均因百姓流亡離散,無家可歸而天下大亂,如今海內昇平,其餘諸侯越不肯做之事,陛下越要做,國庫雖虧損,但百姓卻得以儲存,再過三五年就可源源不斷化作稅收,充盈國庫。”
這是最淺顯的說法,張韓不願和獻帝說太多之乎者也的東西,直接把最簡單的均衡道理擺在面前便是。
“若是陛下捨不得如今國庫所存,子民因災而亡,來年收成定然也會減,稅收也會減,豈不是空有國庫之盈,而無行事之地?”
“魚塘裡面如果沒有魚,那還能叫魚塘嗎?”
劉協點點頭:“道理朕明白,但文武百官都如此……”
“那說明百官都看得見此節,豈不是朝堂穩固,人才鼎沸之相,這是好事,”張韓鄭重點頭勸誡,說到這似乎想起了什麼,又拱手道:“若是以往,伏氏、董氏一黨均在朝堂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出言反對,力拒此行。”
“可,保全的雖是國庫,不過是溜鬚拍馬之徒而已,只想討得歡心,但損害了數萬乃至十萬性命,又損耗了天下人的信任,漢室雖衰卻不亡,為何?”
張韓語氣犀利了起來:“因為仍然有人以大漢為民,護佑天下百姓,這個人可以是陛下,可以是丞相,亦可以是我。”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等不滅,大漢不亡也。”
“說得好。”
劉協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扯到這裡來,但是不知為何心裡十分振奮,下意識的誇讚了一句。
而後細想,又覺得張韓所言極是,若是那幾位仍然還在朝堂上,只怕真會向著朕說話。
此後便會在朝堂上掀起激烈的爭論,難以達成一致,最後或許還會一拖再拖。
那就會如同三年前的長安一樣,關外、關中之地,因糧荒、酷暑而屍橫遍野。
道路不通,死傷百萬。
那將是何等的慘劇。
“陛下放心便是,此情之後,境內百姓無不信任朝廷,國庫雖空卻再能補全,陛下所攢並非聲望,而是當世之功德。”
“好,好好……”劉協終於嘆了口氣,整個人輕鬆了不少,對張韓投去讚許的目光,輕聲道:“伯常,唯有伱之言,能說到朕的心裡。”
“當下朝堂以丞相為支柱,若論長遠,自當是你這位少卿了……”
啊?
我在你心裡地位這麼高嗎?我最近也沒幹什麼呀……張韓心道,很是心虛的受下了這份誇讚。
許是我的魅力越來越高了吧,有時候走到哪都被人善待也是一種煩惱。
現在的生存環境已經比之前要好太多樂了。
……
張韓出了宮門,剛到校場就聽見典韋在對著一個禁衛罵罵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