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叫罵之人,自然就會疲累。
雖無建樹,卻可利於不敗。
袁紹心裡清楚,那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讓他審配、沮授、崔琰等,聯合各地的世族,出糧扛過這一次大戰在說,只要能熬過去,得勝之後自然是人人分賞。
“他豈會反客為主,來攻取我的黎陽?兵馬之數,他不如我,地域之廣,他不如我,唯一能夠扭轉這劣勢的,便是以奇計,一口氣吞下我大量兵馬,譬如去年便是如此。”
“哼哼,”袁紹聽完,輕笑了幾聲,擺手道:“諸位不必著急,曹操乃是戰敗之人,應當比我們更急才是,他在我黎陽耗損兵力,我若得勝之後,又不攻了,待他再以兵馬來叫陣,如何?”
……
麾下將士,時有忍耐不住者,欲殺出城外決一死戰,但都被攔住。
他們來此足足十萬大軍,又有幷州結盟的狼騎和外族兵馬,那些也有三萬之數,每日都需大量的軍糧和草料,再者幽州、青州還在源源不斷的運送兵馬、軍械到戰場,再守數月,恐糧草就要捉襟見肘了。
此戰,若是依照設想如此下去,定能得勝。
“這便是兵法,當初龍湊、界橋,哪一次關鍵大戰,不是以奇計扭轉乾坤?主公如今即便兵馬之眾遠超曹操,但是每次用兵之前,不都會謹小慎微的反覆商討,方才下令,今次亦然如此。”
……
“不錯,此前我以為主公是懼怕了曹軍,不肯再出兵鏖戰,是我沒遠見了。”
“主公,在下也附議,應當立刻進軍,乘現在士氣正勝,免得讓曹操回過神來,又可建立防備,現在曹仁的一萬餘兵馬,在此折損了大半,曹操的中軍在東郡駐紮,還需時日方才能到達,三日之內,有機會。”
“遵令!!”
此刻調防到城門樓來的兵馬,都是幽州招募來的新丁,也不算是新兵,乃是和公孫瓚大戰之後,留下的餘兵組建得成,又在當地的世族之中,招募了不少奴籍和子弟精銳,足有一萬七千人之多。
當初和幽州一戰,其實本來他們並沒有佔據優勢,甚至可說全是劣勢,卻能夠反客為主,轉而為勝,最終吞下了幽州,得到當地郡守士人的擁戴。
“說得對,”沮授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袁紹的話,讓他此前覺得所缺之處,又全然補上了,不多時,又有人從城門階梯上噔噔疾步而來,目光頗為慌亂,幾步到了袁紹和沮授身後,拱手道:“主公,先生,方才得到情報,有兵馬又欺進我黎陽附近。”
他在城中衙署居住,根本不來城門樓上,近日就是在等曹軍怒罵,此刻衙署正堂之中,文武之中,審配、郭圖、沮授皆在,田豐還在軍營,等候訊息。
“曹軍,已經丟盔棄甲,後撤了幾十裡,不敢再來犯,此時若趁此時機,大軍壓境之下,恐怕能夠將整個白馬渡,全數奪回,這樣,我軍又可將去年丟失的先機地利討回。”
“當真是好計策,但如此一來,我大軍駐紮於城內,則需要大量糧草運送,同時各地的補給與軍械都需跟上,方才能長久耗之。”審配統管糧調,對於此刻軍中的耗損,自然是心中有數。
曹軍在知曉黎陽城上守軍完全不出之後,更加肆無忌憚的在城下叫罵,多少難聽的話都朗聲大喝,但是卻城上依舊沒有半點動靜。
“以他的鬼精心計,算不準何時會到我冀州戰場上來,是以,我們需要用計策,引其來攻,那時方才能有時機,讓曹操大軍全盤陷入亂局之中……”
三日之後,曹軍果然抵達黎陽之外,但曹仁領兵只是謾罵譏諷,逼迫袁軍出來迎戰,高覽在城門之上閉門不出,任由他們怒罵。
時值此世,自然會有族人專程去將錢換成糧食囤積,以備不時之需。
“再等一日,若是還來,他們必然是心灰意懶,我料定曹仁軍心士氣全無,那時方才是出兵之時,此乃是以逸待勞,諸位傳令全軍,隨時準備,一旦看到曹軍疲態盡露,立刻出兵衝殺。”
袁紹睡了個安穩覺,到後半夜方才醒來,醒來時候,看到文武都氣定神閒的在堂上,於是從臥榻上爬起,坐在邊緣稍稍緩和了些,展露笑顏掃視眾人,道:“諸位,戰況如何?”
這麼耗下去,啥家庭啊如此奢靡!
這每一日都是數不盡的巨資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