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章 看,這就是我們的革命
該說不說,這杭州城當年剛剛解放的時候,還是有過一段蕭條期的。
那時候人口大量外流,城中商業蕭條,完全沒了往日的模樣。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在朝廷的財政支援和張栻的妥善施政下,杭州城因為優秀的區位優勢逐漸緩過氣來,又有了一些些往日繁盛的模樣。
作為舊時代主力消費人群的權貴老爺們被一舉消滅了之後,城市內的主力消費人群蕩然無存,商業隨即大為衰落。
可是隨著明國工業新政的實施,工人群體逐漸頂了上來。
他們工作在城鎮周邊乃至於城池當中的工場中,有穩定的收入和不錯的福利,所以自然而然的大規模定居在城鎮之中,並且逐漸接替權貴老爺們成為了城鎮商業的主力消費人群。
他們的單人消費力遠不及權貴老爺們,但是他們的數量大,遠遠超過權貴老爺們。
俗話說蟻多咬死象,權貴老爺們消費能力強大,一擲千金,但是數量有限,工人群體的數量卻不斷增多,消費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
加上杭州的區位優勢,很多商旅都會選擇杭州作為暫時停留地和交易地,雖然不是常住人口,但是作為重要的消費者,也給杭州帶來了一部分流動人口消費力。
所以如今的杭州商業還真不能算是蕭條。
原先杭州有四大著名商業街,清河坊、眾安橋、市西坊、官巷口。
現在市西坊和官巷口還沒重新發展起來,但是清河坊和眾安橋卻是已經大大的恢複了,一些老臨安人就能從這兩條商業大街上看到曾經臨安鼎盛時期的模樣。
蘇詠霖作為十五年前多次前來杭州城的另類老臨安,對那個時候的臨安城懷有一絲特殊的情感。
雖然南宋腐朽,但是臨安的繁盛還是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記憶當中。
他覺得,他的大明遠強於南宋,沒理由不把大明的杭州恢複到那個模樣,甚至遠遠超過那個模樣。
他帶著蘇長生和張栻來到眾安橋邊上的時候,一眼便瞧見了令他懷唸的景象。
“像,真像,十五年前就是這樣,好像根本沒有變過。”
蘇詠霖大喜著走向燈火通明人潮洶湧的眾安橋商業大街,滿眼都是熱熱鬧鬧的人間煙火氣,腦袋裡也不斷的回想著當年的臨安夜市。
然後他便發現,這一切像歸像,但終究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人不一樣了。
當年這裡的人們都是有閑有錢的臨安市民,家底殷實的外地學子,衣著考究的達官貴人,還有面若神仙的仕女,他們大多數都是屬於當年南宋的中産或者上流社會。
與他們走在一起,會誤以為大宋是一個全民富庶的地上天國,因為在那樣繁華的商業街上,是看不到底層民眾的身影的。
在那樣繁華的景象之下,彷彿出現一個衣著寒酸的人便是對這幅美景莫大的羞辱一般,所以這些地方便自動隔離了貧窮。
貧窮不存在於臨安市集。
而現在則不同了。
上等人老爺們看不到了,衣著考究神色傲慢的權貴和仕女們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都是衣著樸素笑容明朗的工人階級。
他們大多穿著各個工場的制服,大部分都是一家人一起出來,夫妻雙方帶著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想吃的就買一點吃。
身體強壯的丈夫把兒子舉在肩膀上,一旁的妻子則牽著小女兒的手,兩個孩子手上抓著小糖人一類的糖果小吃,一邊舔一邊笑,笑聲清脆好聽。
男人沒有穿著錦緞,女人也沒有穿著仕女裝手持蒲扇。
沒有男人戴著昂貴的象徵著身份的帽子,打扮的旁人不敢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