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 蘇詠霖不擅長驢車漂移
洪武九年二月初一,在準備趕赴大南關之前,蘇詠霖在廣州接見了前來正式拜會他的占城國使節團。
占城國使節團團長是篡位國王鄒亞娜的侄子,他向蘇詠霖恭敬行禮,並且獻上禮單。
金銀珠玉自然不用多說,還有當地特産的沉香、象牙、玳瑁、檀香、胡椒、珍珠等等珍奇異寶,還有犀牛、獅子數頭。
更有趣的是,占城國還向大明敬獻戰象二十頭和專門訓練飼養戰象的象奴二百人,作為一份國禮獻給大明皇帝,以此感恩大明皇帝雪中送炭,挽救占城國於危難之中。
戰象作為東南亞熱帶雨林地區的特殊兵種,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其實也是挺新奇的。
中原跑大象的時候要追溯到商代,那個時候,黃河流域都是熱帶氣候,到處跑大象,指不定那時候中原也有象兵,各部落爭鋒打仗的時候指不定也驅使大象互相沖鋒。
現在卻是沒有了。
而且象兵說強也是強,畢竟是個龐然大物,對體型小的生物有天然的壓製作用。
但是要說好對付,也確實好對付,至少在擁有了火炮的明軍面前,象兵簡直是超大的移動活靶子,可以讓炮兵們好好練習一下射擊精準度,提高炮手們射擊能力。
蘇詠霖親自觀看了那些大象的作戰演示,看著那些象奴熟練的操縱著大象進行某些他們覺得很精巧的戰術動作。
確實,有其可取之處,隨蘇詠霖一同觀看象兵作戰演習的將領們都稱贊象兵的威猛,同時提出如果沒有火器,只要給大象披甲,常規作戰手段確實沒什麼好辦法能夠遏制這群龐然大物前進。
但是有了火器就完全不一樣了。
蘇詠霖笑納這些禮品,然後正式下令冊封鄒亞娜為金紫光祿大夫、禦史中丞、上柱國、占城國王,然後賜食邑六千戶。
因為外國君主在名義上是中央王朝天子的臣子,所以在冊封環節上,中央王朝往往會按照本國慣例,以本國官職冊封給外國君主,然後再冊封某某國王,以示外國君主是中央王朝罩著的,打他就等於不給天子面子,是要受到懲戒的。
因為大明沒有那麼多的虛職賜封給鄒亞娜,蘇詠霖就從南宋的官職體系當中找出一些好用的賜封給鄒亞娜,反正這也不是什麼實際的東西,有個名頭就可以。
而且鄒亞娜最在乎的肯定還是那個【占城國王】的名頭,有這個,他絕對高興。
賜封之後,占城國就成為了繼高麗之後明國的第四個正式藩屬國、也是第二個還存在的藩屬國,占城國將享受一系列的權利,也需要承擔一系列的責任。
比如在戰略上成為明國牽制並且最終消滅南越李氏王朝的重要臂助之類的。
雖然說大明是大國,南越是弟中弟,但是歷史上以小博大最後還取得勝利的戰例並不少見,南越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對付南北宋也好,對付後來的蒙元帝國也好。
蒙元帝國當時是多麼的囂張多麼的強悍,橫掃歐亞大陸幾乎沒有敵手,但是在南下戰略之中,卻幾乎沒取得什麼值得稱道的勝利,反而還數次損兵折將,幾十萬大軍南下東南亞地區也沒能得到什麼戰果。
當然原因很多,氣候方面,後勤方面,軍心士氣方面等等,這些原因都很重要,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想要徹底打垮一個有著較為嚴密組織的國家政權從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蘇詠霖十分自信,他確信在軍隊戰鬥力方面,明軍天下無敵,奈何戰爭並不總由戰鬥力決定一切。
能得到占城國作為助力,對南越形成南北夾擊的態勢,屆時再用水師協助士兵從其他方向登陸,三路進軍,則勝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