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占城國的請求
東南亞諸國雖然相較於明國來說是小國,可是他們的戰鬥力和農業生産力水平確實不低。
在農業社會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優越的氣候條件促進了文明的發展,東南亞諸國都是武德昌盛的存在,時不時就能和中原王朝對著幹。
宋元明清四朝,每一朝都和東南亞發生過戰爭,也沒佔到什麼大便宜。
尤其是蒙元帝國,在高緯度地區稱雄,一旦到了低緯度地區,立刻就變得拉垮了起來,連續三次討伐南越都不能獲得勝利,反而損兵折將,之後還想發起第四次,結果皇帝死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別說中國王朝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諸國在殖民時代早期也都曾遭到他們的迎頭痛擊,火繩槍、早期火炮什麼的他們也同樣擁有並且使用,打仗打得很頻繁。
直到工業化時代潮流席捲而來,工業化的帶英、法蘭西接踵而至,他們才被捲入其中碾成渣渣,自此一蹶不振。
當前這個時代,可以算是東南亞諸國武德昌盛的年代,軍隊戰鬥力相當不錯,蘇詠霖有把握打敗他們的正規軍,卻沒有十足的把握將其一口吞掉。
因為他的大明也是農業國,不是工業國,無法提供真正工業國的那種毀天滅地的戰爭動員力。
所以他不得不慎重。
勉勵誇獎他們遵守法律繳納賦稅的行為之後,蘇詠霖便打發走了南越的商人,接著接見了其他一些國家的商人,最後,他接見了占城國的商人。
和其他所有國家的商人都不一樣,占城國的商人除了獻上禮品之外,還向蘇詠霖提到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占城國王希望向大明稱臣納貢,建立非常純粹的友好的宗藩關系,至於宋國……那是誰?不認識。
第二件事情,是占城國王希望大明可以斥責李朝,讓他們停止進犯占城國,停止這種以強淩弱的行為,挽救占城國於水火之中。
對於這兩個請求,蘇詠霖有些意外。
“這是正式的國家使節才會向我提出的請求,你們是商人,為什麼會向我提出這樣的請求呢?”
不只是蘇詠霖,在場的市舶司官員也對此感到疑惑和不滿——這可不在他們一群商人的責任範圍之內,他們也沒有在事前提起過這件事情,這明顯是突然襲擊,是搞偷襲、不講武德的行為。
占城國的商人顯然對此早有預料,立刻下跪謝罪,向蘇詠霖承認自己的錯誤,接著講述了他們這樣做的理由。
他們確實是商人,但是因為在出發來廣州之前得到了占城國王的召見,所以某種意義上也能算作是特殊使節,他們此來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尋機北上明國拜見蘇詠霖,尋求外交上的突破。
只是沒想到他們還沒有北上,蘇詠霖就自己來了,這可省了老大的事兒了,他們特別高興。
占城國王的意思其實就是想要重新建立起大明和占城國之間的宗藩關系,透過稱臣納貢向大明臣服,然後換取大明對占城國的幫助。
只要大明皇帝願意下詔命令南越不要繼續向南用兵,從而可以成功制止南越對占城的軍事行動,那麼占城國還願意向大明皇帝回以厚禮致謝,世世代代稱臣納貢,絕無二心。
蘇詠霖聽了他們的話,暫時沒有做出什麼回應,只是安撫他們,讓他們不要著急,他這邊會和官員們商量一下,看看到底該怎麼做。
“茲事體大,爾國與南越之間的矛盾,大明這邊也需要認真調查實際情況之後再做決斷,所以爾等稍安毋躁,不必急於一時。”
蘇詠霖應付了一下這些占城商人,結束了這次具有一定象徵意義的談話之後,便找來天網軍負責人馬子昂,向他諮詢這裡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