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廣州通海夷道
在這個年代,能從農業社會裡面拖出來一群嚮往著海洋、願意在大海裡折騰賺錢的人,不容易。
這種海洋之心對於大陸民族來說,確實難得。
盡管出現這種海洋之心的原因多少讓人覺得憤慨,但是既然出現了,他們本身也不太願意回到農業生産當中去,那也沒必要強逼著他們回去。
開拓海洋同樣是大明未來的國家戰略。
所以蘇詠霖沒有在意這個問題。
而是直接開始和廣州市舶司的人員就目前可以掌握的航道進行分析,為大明完全掌控的航道做前期準備工作。
一旦開始建設對航道的掌控,到時候居民聚居點和海外駐軍基地都是要安排上的,移民到海外居住也是必經之路。
“就目前可以得知的是,早在前唐時,廣州這邊就有一條成熟的,號稱為廣州通海夷道的航道,從廣州出發,可直抵黑衣大食國的國都,數百年間,通道未曾斷絕。”
廣州市舶司的官員拿出一份一看就上了年頭的時人手繪地圖,將這份地圖交給蘇詠霖。
蘇詠霖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門道,便拿出自己攜帶的世界地圖對照著看,才稍稍看出一些模樣來。
大體上便是從廣州出發,沿著東南亞海岸線,透過馬六甲海峽,再前往孟加拉,然後繞行整個印度,折向西北方向前行,過霍爾木茲海峽,便可以抵達目的地。
除此之外,這條航線還能通往埃及和非洲,間接和歐洲産生關聯,聯通亞歐非三大洲,途經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中國商品帶向全世界,賣出堪比黃金的價格。
蘇詠霖看過之後,緩緩點頭,十分感慨。
“古人的確做了不少錯事,但是正確的事情也做了不少,這條航道的開闢對於我們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將來若要把海貿做大做強,我們就要把這條航道牢牢控制在手裡。”
“控制在手裡?”
於興言開口問道:“您的意思是,動用水師控制航道?”
“那是自然的。”
蘇詠霖點頭:“海貿航道,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從業者來說,便是生命線,哪有自家生命線自己不去掌握在手裡的道理呢?
大明水師強悍,難道只用來看守門戶?窩在港口裡不出去?怎麼可能呢?水師……不,海軍!海軍是開拓兵種,不是守戶之犬!”
蘇詠霖手握成拳,一拳捶在了桌子上,沉聲道:“自己的生命線,必須由我們自己掌握在手裡,這是黎民百姓的福祉!
他們用稅收養起來的海軍,必須要為了他們的幸福生活而戰鬥,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這條航線若能牢牢掌握在手,對於我們來說,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接下來,蘇詠霖便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
很簡單,就是沿航線周邊地區的人口聚居點和駐軍基地。
大明需要挑選這條航道沿線陸地上地理位置重要的地方作為大明的駐軍基地,不僅要建設海軍港口,也要建設居民聚居區,然後派駐陸軍戍守,以此為支點和海軍一起捍衛海貿航道。
這些海貿航道沿線上的支點兼具海軍港口、陸軍基地、市民城池、農民農耕區和商人自由貿易區等多重功能,所以不僅需要陸軍和海軍,也需要相當數量的人口。
這些支點就等同於大明的海外領土,需要人口去經營,去生産,為當地駐軍提供糧食,也為沿途經停的各國商人船隊提供一些商業性質的服務,賺取一些費用。
這樣的支點海港城市,蘇詠霖打算建立十幾個。
當然不是短時間內建立起來,而是慢慢來,先讓水師船隊帶領專業航海人士前往航線沿途進行偵測,挑選合適的地區。
若是無人荒地,那就派人開發,佔領,自然而然就是大明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