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該驟然發怒,葛壽嚇得直接癱在地上。
沈該怒火未消,下令把葛壽革職,直接趕出杭州朝廷,連原先留給他的一起跑路的名額都不給了。
葛壽賠了夫人又折兵,整個人都傻掉了。
經此一事,沈該對張栻的疑慮大大降低,雖然算不上什麼絕對信任,但是莫名其妙的疑惑是沒有了,心中甚至還有點小小的欽佩,甚至還有那麼一絲絲對自己的恥感。
他對自己無法做到張栻這般的果決和勇敢而感到一點點的恥辱。
他終究不是一個全然無恥的人,或許在內心也有那麼一丟丟想要成為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忠良典範,他甚至一度還覺得那些忠良典範的名聲其實很好混,不過一死而已。
事到臨頭,他才意識到所謂【一死而已】到底是多難。
當年,李若水到底是懷著怎樣的勇氣對殘暴的完顏宗翰痛罵出聲的呢?
又是忍受著怎樣的痛苦而死的呢?
他曾經敬佩李若水的氣節和勇氣,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為眾人所仰慕,為後人所紀念。
可現在看來,他對李若水永遠也只剩下了敬佩,無法效仿。
他沒有勇氣。
面對強大的敵人,面對隨時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乃至於整個南宋的存亡都被掌控在手的敵人,沈該沒有與之正面抗衡的勇氣。
認清楚了這一點的沈該長長嘆息一聲,與自己和解。
他雖然沒有勇氣,但是隻要認清了自己的軟弱,跑路便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沈該已經接受了躺平的結局,而張栻沒有。
張栻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要做。
雖然天網軍和明軍水師已經準備狙擊那些試圖逃亡海外的官僚們,但是如果可能的話,張栻更想在杭州城內就把他們一網打盡。
若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杭州城的兵權,需要沈該的信任,需要充分掌握他們的跑路計劃。
於是張栻決定做點什麼。
他透過他在樞密院的朋友兼同志兼同事陸遊向蘇長生傳遞了訊息,希望在驅逐明軍教官這件事情上得到蘇長生那邊的配合與幫助,讓他獲得足夠多的威望。
如此,就有更大機率可以得到杭州兵權,然後把整個杭州城內的江南國官僚權貴們一網打盡,一鍋端,解決一切難題。
把這個官僚買辦們的大本營給一口氣拿下,一口氣幫著明國把他們全都消滅掉,多是一件美事啊!
陸遊對此表示認同。
於是帶著如此囑託,陸遊秘密出發了。
陸遊在出使明國之後,一直都在暗中和蘇長生保持聯系。
他親眼目睹過明國的社會現狀,和明國的官員促膝長談,而在通讀《洪武政論》第一卷 和第二卷之後,他對明國的革命理念與社會革命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王朝週期律在內的歷史社會問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最終認同了明國的路是國家民族走向未來的道路。
於是在蘇長生的介紹下,陸遊正式成為了一個秘密複興會員。
話雖如此,在對待南宋朝廷的問題上他多少還有些猶豫,直到他明確得知趙眘和虞允文打算破壞黃河大堤之後,對南宋統治者絕望了。
二次明宋戰爭之後,南宋在名義上的覆亡和南宋群臣內部的混亂鬥爭讓他灰心喪氣,於是返回家鄉閑居數月。
直到局面穩定之後,為了得到更多的幫手,張栻透過蘇長生的關系聯絡到了陸遊,希望陸遊可以回來幫他。
【既然南宋已經失去了最後的體面,那就讓我們最後給他一個體面,讓它徹底死掉吧。】
這句話打動了陸遊。
懷著徹底覆滅南宋的想法,陸遊重返杭州,在張栻的接應下於樞密院擔任職位。
他名義上是個樞密院中層官吏,實際上是張栻和蘇長生之間的聯絡人,在張栻不方便的時候,都是陸游出面與蘇長生協商。
這一次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