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失敗之後,因為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民間堅持不懈的濃烈反宋情緒,宋統治者在強大的壓力下感到畏懼,不得不做出妥協。
他們無法繼續把四川當做殖民地看待,只能不斷派遣有清廉聲望的官員到四川做官,打擊不法官吏、士兵,以安撫四川民心,重新樹立宋廷的形象。
比如趙光義就在王小波李順起義爆發之後選派有廉潔美譽的張詠出任益州知州,張詠出發之前還特別與他談話,對他說要稍微偏著點蜀民,做出一些維護他們利益的事情。
張詠到達成都後,降低鹽價,使人民買得起鹽,減免捐稅,降低人民的負擔,又對掠奪民財的官員、軍官、士兵進行嚴厲的懲治。
這一波做法多少安撫了一些民心。
然而蜀人受到的傷害太大,依舊對宋廷嚴重不滿,且宋政府作為封建政府的屬性不可能發生根本改變,川蜀之地依然存在著諸多讓民眾感到不滿的事情。
以至於王小波李順起義失敗後快六十年之際,蜀民還喊出了類似於當年黃巾起義口號的【歲在甲午,蜀且有變】。
這一口號不斷讓人回想起當年的王小波李順起義,以至於傳到開封之後,嚇得宋仁宗夜不能寐,整個開封朝廷都擔心後院起火。
於是在皇祐五年,離甲午年還有一年之時,憂心忡忡生怕川蜀有變的宋仁宗派出了在朝中口碑很好的程戡出任益州知州,隨後又下詔整頓蜀地吏治,對貪濫苛刻、害民妨務者加以處理。
接下來的一年中,宋廷嚴打川蜀不法官員的同時,還陸續發布針對四川的惠民政策,比如降低稅率、考察鹽井、減免上供的絹帛等等。
透過一系列手段,宋廷將四川從北宋初年的高賦稅地區和朝廷專賣最嚴重的地區變成了低賦稅地區,等於給了一個經濟特區的地位,食鹽等等問題也得到了改善,以防止王小波李順起義再現。
這一波行動總算是讓四川沒有再次亂起來,盡管儂智高起義時期依然傳出了儂智高試圖藉助川蜀兵力發起逆襲的謠言,但是終究沒有成真,那一年算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
自那以後,農稅也好,商業稅也好,甚至鹽價也好,四川相較於其他地區來說都是較低的。
這一政策使得川蜀之地的經濟條件遠較其他地區要好一些,一直持續到南宋也是一樣,四川的賦稅可以留下來相當一部分自己使用,剩下的再交給朝廷。
不像其他地方的賦稅幾乎被朝廷拿光,以至於地方政府處在半失能狀態,不僅不能抵抗外敵,連一些蟊賊都對付不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四川成為抵抗金國、蒙古入侵最激烈的地區也是最堅強的堡壘,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也因此,川蜀之地從宋仁宗往後幾乎就沒有出現過農民起義,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的壓力相較於其他地區的宋人來說是比較小的。
所以說鬥爭才能求得生存。
封建統治者絕不會輕易讓出利益,他們是貪婪殘暴且極度自私的,如果他們對什麼地方採取了非高壓政策,乃至於做出了讓步,那麼一定是當地人民英勇的鬥爭所致。
他們只會向讓他們感到棘手且難以處理的群體讓利。
青天大老爺從來不會出現在順民面前,越是柔順就越會招來貪官汙吏。
青天大老爺只會出現在鬥爭和反抗最激烈的地區,放低姿態向憤怒的鬥爭者尋求和解,讓鬥爭者誤以為朝廷可以講道理。
英勇的四川人民堅決鬥爭流血犧牲的成果讓他們的後代享用了百年。
原本,若是沒有明宋戰爭和成都朝廷建立這檔子事兒,這份成果還將繼續延續下去,延續到南宋末年,讓四川成為了反抗蒙元入侵的堅強堡壘,鬥爭不止。
然而歷史的變動使得這條路線走不下去了。
趙不息的成都朝廷失去了重要賦稅來源,且朝廷用度激增,撐不住了,再不加徵賦稅,成都朝廷就要完蛋了。
雖然知道飲鴆止渴是要死人的,但是比起緩緩中毒而死,立刻就死的恐懼還是更大一點,為了活命,他們不擇手段。
成都朝廷一聲令下,南宋政府原先對川蜀之地的惠民政策全部取消,稅率提升,鹽價上漲,原先沒有的賦稅課目紛紛上馬,並且立刻就安排稅吏全面下鄉徵收賦稅。
百年國恩你們也享受的差不多了,現在是時候報國了,快點,把你們全部的財産都獻給朝廷!
這大抵便是趙不息心中真正的想法了。
當然,這只是針對四川平民自耕農階層的。
對於這只看上去比較好欺負的軟柿子,成都朝廷毫不猶豫的下手了。
而對待川蜀大戶,成都不僅沒有增加賦稅,反而還推進減稅政策,以安撫人心、彌補大戶們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