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有的湯餅裡只有湯和餅,改良之後的則加入了細面或者豆腐皮之類的,增加了口感。
一口餅,一口湯,一口面或豆腐皮,混在一起,滿口留香。
除此之外,還有蘇詠霖公開的宮廷選單裡包含的“菜肉卷餅”。
這種菜肉卷餅也因為有菜有肉有餅食的原因而成為了廣大喜好餅食的老中都人的最愛。
菜肉卷餅往往選用切好的新鮮的綠葉菜配上燉的十分軟爛的豬肉,平鋪在一張薄薄的面餅上,再塗抹一些大家習慣的醬料,然後用各自習慣的手法卷啊卷啊,捲成一手可拿的卷餅,用油紙包著就可以吃。
這往往是忙著早上工作、進學的人在趕路時的首選。
比如要在中都蒙學堂和中學堂上學的學子。
他們早上起晚了,卻要趕早課,沒時間悠閑的享受早餐了,菜肉卷餅就是上好的選擇,拿了就能走,一邊走一邊吃,不耽誤趕路的時間,該有的也都有,叫人十分滿足。
若是再有點時間,便可以一邊吃卷餅一邊來一碗餛飩,餛飩熟得快,有些店裡的餛飩更是過水一遍幾秒鐘便熟了,乘在湯碗裡熱氣騰騰。
咬一口卷餅,和著湯水來一個餛飩,香濃美味不噎人,稀裡嘩啦就搞定一碗。
一個菜肉卷餅,小個的三文錢,大個的五文錢,一碗餛飩三、四文錢,加在一起不到十文錢,一頓早餐也就那麼對付過去了。
若是省著點,想攢點錢換個大件,三五文錢一個菜肉卷餅也能對付一早上。
要想吃的好點,比如一碗帶肉的鹽煎麵,加足了料也不過十文錢,一份大碗羊肉或者豬肉的湯面、湯餅,價格也是一樣。
其他的像是蟹肉包子、餃子確實因為海鮮的運輸的問題稍微貴一點,但也貴不到哪裡去,也就比一般的肉包子、肉餃子貴上一二文錢。
且不說中都城的住宿的確不便宜,但是吃飯吃肉吃菜的問題上,中都城確實挺便宜。
中都人的早晨就在這熱氣騰騰熱熱鬧鬧的早市上度過了。
稍微走了一些路,蘇詠霖的肚子咕咕叫,實在是經不住美食的誘惑,便放棄了繼續往前走的想法。
作為一個不算老中都人的老中都人,蘇詠霖對中都早餐店鋪也不算有什麼研究,主要是出來的機會也不多,所以看來看去,他拉著辛棄疾和胡瑋一起選中了一家街邊行腳攤子的攤位。
這攤子擺在路邊上,周圍擺著四張矮桌,每張桌子四個矮凳,矮桌上放著一個木筒一個木盒,木筒裡有筷子,木盒裡有勺子等可以取用的簡單餐具。
此時四張桌子已經坐滿了三桌人,蘇詠霖等人搶佔了最後一張,點了豆腐花,油煎菜餅,雞湯餛飩還有菜肉卷餅。
這個時期,中都城的早餐攤子和店面裡油炸、油煎食品的數量較之過往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這主要歸功於朝廷對農業的重視與調控。
糧食生産穩定之後,中都朝廷專門安排了一部分地區的農村專門種植油料作物,不種糧食,然後與他們簽訂合約。
合約規定他們生産的油料作物由國家專項收購,然後統一由農部下屬的油料司官辦作坊負責榨油,之後由油料司官辦店面在市場上負責發售。
各項成本支出控制住之後,油料的價格也就控制住了,大量購買的話還有力度不等的優惠,所以其他地方暫且不論,僅僅只是在中都地區來看,油料的價格是不貴的。
在這種背景下,各種油炸類油煎類菜品大量出現,早餐中更是豐富多彩。
三人坐下沒多久,手腳麻利的攤主就把早餐上齊了。
餓了許久的蘇詠霖控制不住自己,便滿臉欣喜的開吃了。
“來來來,別客氣,大口吃吧,哈哈,我從小就喜歡吃豆腐花兒,我還記得小的時候,家裡有個大娘特別會做豆腐花兒,香香滑滑,一口下肚熱乎乎,舒服極了。”
蘇詠霖端著碗吃著豆腐花兒,一臉滿足。
辛棄疾咬了一口菜肉卷餅,也是一臉滿足。
唯有胡瑋有點緊張,端著餛飩碗小口小口吃著,也不敢亂說話。
辛棄疾倒是沒什麼忌諱,開口就和蘇詠霖閑聊。
“您幼時的早餐一定比現在豐盛吧?幾次南下,我感覺南宋的官宦人家都是挺講究的,吃穿住行什麼的都有規矩,和一般人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