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儒林外史
在南宋,每一次賑災都是官吏們大發其財的時候,所以南宋官僚們其實非常熱心於“賑災”。
當然,他們這種做法往往會讓災民更加悽慘,死的人更多。
但是,他們不在乎,他們只要賺的更多就可以。
死就死唄,反正農民賊能生,還講究一個多子多福,死了一個再生兩個,永遠不要擔心沒有人口可以繼續剝削、壓榨。
這本來是南宋的“自古以來”,可萬一明國介入進來,按照他們的辦事方法把那些災民全給救了,那些災民還不要感動死?
到時候只要那些明國官員大張旗鼓的說這是大明皇帝給你們的救濟糧,那南宋花的錢變成了明國花的錢,南宋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嗎?
陸遊都能想象那個畫面。
南宋官僚絕對會奮力拖後腿,絕對會奮力破壞大好局面。
到最後絕對要鬧出國際爭端,引得友邦驚詫,然後明國大軍再次兵臨長江,難受的還是南宋的官僚們。
對那群不見棺材不落淚之輩,陸遊也算是有一點點最基礎的瞭解的,就算知道明國會做出什麼反應,該撈錢的時候還是不會手軟,反正皇帝在前面頂著。
等皇帝沒了,鋼刀橫在他們的脖子上的人,他們還是會心存幻想,感覺自己能活下來,繼續享受。
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心不死。
陸遊尚且如此理解自己的同僚們,陳康伯更不用說。
他立刻明白蘇詠霖提出的條件是根本不可能被接受的。
別說趙昚會不會答應,就算趙昚答應了,滿朝文武也要死命抵制,絕不接受。
陳康伯自己也不會認同。
但是陳康伯非常糾結。
因為他判斷明國是否會在近期內南下的依據就是蘇詠霖是否鬆口緩收歲幣。
現在蘇詠霖鬆口了,卻加上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以至於他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明國的南下時限。
思來想去,陳康伯覺得但凡蘇詠霖鬆口了,雖然提出條件,但是就算是萬分之一的可能南宋會答應,這筆歲幣收入也是會削減的,他也一定是願意接受這件事情的。
他主動提出,南宋答應,之後他又反悔,這種事情不像是明國能做出來的事情,看蘇詠霖設定了那麼苛刻的條件,顯然也不像是兒戲,反而像是一場非常正式的商談。
所以,陳康伯有理由相信蘇詠霖並不是在開玩笑,他是認真的,認真地在考慮這件事情,並且認真的認同這件事情。
陳康伯心中有底,當即決定虛與委蛇,等回到南宋之後在把這件事情用國書的方式推掉,就當從未發生過。
豈不美哉?
一念至此,陳康伯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陛下所言,牽扯甚廣,超出外臣的最大決定許可權,所以外臣不能給陛下肯定的答複,唯有回到臨安之後請示吾國皇帝才能給陛下最後的答複,還請陛下諒解。”
蘇詠霖點頭。
“此事牽扯很大,的確不是你所能決斷,朕可以理解,待你回去和南朝皇帝商量之後再做決斷吧,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事情要說的嗎?”
陳康伯已經基本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答案,所以不想說更多來撩撥蘇詠霖的情緒,以免刺激到蘇詠霖和明國文官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