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趙構不回來
陳康伯的分析讓趙昚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所以說,在黃河工程完工之前,明國不會大舉南下?”
“正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明皇會提出削減歲幣的策略,這只是老臣對他的試探而已而他的反應並沒有出乎老臣的預料。”
陳康伯昂首挺胸,彷彿自己出使明國獲得了巨大的外交勝利。
他絲毫不曾提及自己在中都萬民殿中被蘇詠霖當中懟的啞口無言的事情。
那種事情他不會去想,更不會去說——
當然,虞允文和陸遊,還有所有的經歷者,都不會說。
“相公辛苦了。”
趙昚頗有些費力的站了起來,走到了陳康伯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此次出使明國,一定非常艱辛吧?”
陳康伯搖了搖頭。
“為陛下辦事,不辛苦,倒不如說見識到了明國所發生的事情,愈發感覺大宋必須要自強自重,才能挽回局面,對抗明國,在明國的進攻之下頂住,頂到明國自取滅亡的那一日。”
“嗯,有道理。”
趙昚想了想,皺著眉頭詢問道:“他們的工地上真的沒有軍隊看守嗎?黔首和朝廷之間,竟然能如此和諧?他們也當真願意給那些黔首吃肉?還給錢?
這也就算了,他們居然還要普及教化?黔首黎庶也要教他們讀書識字?為什麼?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而且就算拋開著一切不談,他們哪裡來的那麼多錢?”
趙昚對於明國所發生的一切都不太願意相信。
他不願意相信明國真的是在改善黔首黎庶的生活環境,是真的在為他們考慮,所以換來了他們的認同和擁護。
也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是蘇詠霖鏟平了舊有的食利階層所帶來的全新改變。
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南宋,他也不會這樣去想,他只是想懲戒貪官汙吏,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權勢,絕對不會去想要搞什麼蘇詠霖式的大變革。
那絕對會讓他丟掉皇位,小命難保。
畢竟趙構還活著,趙佶的幾個兒子也還活著,他不是唯一的皇位傳承者,只要大臣們願意,他們聯起手來,就能改天換地。
趙昚不會這樣想,陳康伯當然也不會這樣去想。
但是他是新任樞密使,他的職位要求他用最壞的角度去思考國家大事。
“老臣不願意相信這一切,更不願意相信明皇是在做什麼偉業,老臣覺得他是別有所圖,用心險惡,但是為了大宋,老臣必須要從最壞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所以,老臣不得不相信。”
陳康伯的意見讓趙昚十分嘆息。
“相公所言甚是啊,凡事,總要想到最壞的一面,若不能想到最壞的一面,等最壞的情況發生了,就會猝不及防,手忙腳亂,再來一次靖康之恥也未必不可能。”
“老臣以性命保證,只要老臣一息尚存,絕不讓大宋重蹈覆轍!”
陳康伯在趙昚面前跪下,表現自己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