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秋風
七月流火。
暫時的,黃河以南可能還不會感覺到溫度的變化,但燕京這裡卻已經明顯察覺到了夏日的逝去。
不過,這大略是件好事。
因為對於這個時代的老百姓而言,暑熱與酷寒依然不是開玩笑的東西,依然關乎生死。當然了,雖然春秋二季氣溫適宜,卻也不免要農忙的……一樣辛苦。
而反過來講,對於燕京城內真正的各族權貴以及部分有錢人來說,換季就似乎是一件純粹的好事了。
秋高氣爽,氣溫適宜,文人正好悲秋感懷,做兩首詩送給少年國主,以圖將來;而各族子弟也可縱馬秋獵,在女真貴人面前展示武勇……反正不必整日公子王孫把扇搖了。
回到眼前,這日一大早,換了一身便於騎馬裝束的秦檜從家中出來,門前空地上,卻是早有幾十個僕從、家丁,外加十餘名漢人武士相侯,此時見到自家主人出來複又一分為二……前者在主人點頭之後,直接帶著好幾輛形制不同的車輛往城北方向而去,普遍性穿著皮甲的後者卻紛紛隨著秦相公上馬,然後便前呼後擁,往尚書臺方向去了。
而沿途路上,不斷有類似帶著騎馬武士隨從的隊伍出現,見到是身為當朝宰執、魏王親信,且素來待人和氣的秦會之,莫說是尋常官吏、漢員,便是一些女真出身的將領、大員也多有禮貌,乃是紛紛讓開道路,稍作避讓,甚至尾隨而行。
這期間,秦會之先是撞上了禮部尚書烏林答贊謨、萬戶烏林答泰欲兄弟,接著遇到了翰林學士韓昉一大家子,最後果不其然,又撞上了在半路上等著的都省總承旨洪涯、禮部侍郎鄭修年二人。一行人聚集起來,多的如烏林答氏這般帶著近百個鐵甲騎士,少的如鄭修年這種人,也有七八個皮甲隨從,卻幾乎就把整條街給堵上了。
“烏林答尚書。”
稍微又行了幾步,騎馬居中的秦檜看了看周邊,主動笑對。“咱們人太多了,何妨將隊伍拉長,都靠右邊走,以防堵了誰的路?”
聽到此言,烏林答贊謨尚未應聲,一旁他兄弟、萬戶烏林答泰欲卻是率先不以為然:“秦相公萬般好,就是太小心了些……咱們這些人走著,幾位大王來了,自然要一起下馬避讓的,可若不是幾位大王,到底怕了誰?”
這話從烏林答泰欲嘴裡說出來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要知道,烏林答氏作為完顏氏的附庸,雖然一開始就因為是完顏粘罕負責兼併的,算是完顏粘罕一系,但他們畢竟是有自家部落的,所以相當早就算是完顏政權的支柱力量之一,粘罕的倒臺並沒有嚴重影響他們一族的地位。
恰恰相反,已經殺了粘罕一家男丁,攆走了國主父子,為了維持穩定,三個阿骨打親子反而著意拉攏起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烏林答氏。
比如說,作為烏林答氏實際領頭人的烏林答贊謨,老婆是粘罕孫子的乳母,所以尚書臺之變後不免有些驚惶,卻正是秦會之獻策,讓昔日三太子、今日晉王完顏訛裡朵的嫡長子與烏林答贊謨的女兒定下了親事。
從此之後,烏林答氏反而一躍成為阿骨打嫡系力量的核心支柱。
而既然成了自己人,烏林答氏近來居然又進一步……原來,事情還得從尚書臺之變說起,在粘罕授首,按照承諾將完顏拔離速提拔為西路軍實際指揮官與太原留守後,為了防止銀術可兄弟的力量過大,也是為了報複銀術可當時在尚書臺的遲疑,銀術可的燕京留守一職也‘理所當然’的在燕京變成唯一首都後直接漂沒。
所以燕京地區,只是用大金國另外四個合紮猛安為底子,外加原本的銀術可舊部湊了一個禁衛軍的底子而已,並未再另行駐軍。
不過,就在兩月前,出身烏林答氏、駐紮在真定府一帶的東路軍萬戶烏林答泰欲得到旨意,帶著本領萬戶直接調到了燕京城南,建立了一個大營,其本人隱隱有代替完顏銀術可,成為了燕京新駐軍總管的態勢。
這麼一家顯赫之人,理論上當然誰都不懼。
不過,不懼歸不懼,烏林答氏的首領烏林答贊謨畢竟是幹外交工作出身的,為人處世比自家兄弟強太多,只是稍一思索便打斷了還在抱怨的兄弟,然後親自回頭下令,讓自家甲士讓開道路。
而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剛剛讓開道路不久,居然真就有數十女真甲騎自身後飛馳而過,然後看都不看這群燕京權貴一眼,就直接半道超馬了。
眾人一開始完全懵住,但很快就反應過來,看旗幟,剛剛過去的不是別人,正是烏林答贊謨的死對頭溫敦思忠……以此人性情、資歷,以及四太子心腹身份,看到烏林答氏的旗幟在前面,不作出這種行動,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但是,與烏林答泰欲怒氣勃發、鄭修年戰戰兢兢不同,其餘幾人,也就是秦檜、洪涯、韓昉、烏林答贊謨四人回過神來後,卻又面面相覷起來。
無他,溫敦思忠不應該在燕京的——他已經外放河中府足足一年了。
這種人此時回燕京,怕是朝中要有事的!
但是,大庭廣眾之下,更兼眾人立場並不盡同,也不好交流,只能壓下種種驚疑,強作笑顏,然後按時抵達了尚書臺。
而到了此處,只見尚書臺內外早已經人山人海,儀仗、甲士、旗幟密密麻麻,燕京權貴們更是隨處可見。
當然了,秦會之一行人根本不必在外面等,乃是一起棄了護衛,進入尚書臺,卻是直接進入尚書臺主殿,拜謁了國主與三位執政大王中的兩位。
隨即,晉王領都省首相完顏訛裡朵、魏王領樞相完顏兀術便一起請同樣一身戎裝的國主出殿。
叔侄三人來到殿外,直接就在殿外空地上上馬,然後都省副相完顏希尹、樞密院副使秦檜以及完顏銀術可、完顏撻懶、完顏烏野、完顏蒲家奴、烏林答贊謨、烏林答泰欲、韓昉、洪涯……等等等等女真權貴、中樞高階官員,乃至於鄭修年這一類中級文武官員,也各自上馬簇擁起三人,其中國主稍微在前,兩位大王落後半個馬身,就一起出了尚書臺。
來到外面,更有候在此處的各族頭人、燕京權貴、各級軍官拔刀亮刃,歡呼雀躍。
到最後,在禦前合紮猛安的帶領下,卻是漸漸整齊起來,先是一起高呼,願國主能活一百二十歲,再呼願晉王殿下與魏王殿下受到庇佑,將永遠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