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買賣
呂好問呂公相正在橫掃百家如卷席。
過年七天假,原本只該有大年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二那日被抄錄開來的一期邸報而已。但很顯然,呂公相是有備而來的,而且得到了趙官家的一力支援……接下來數日內,邸報連續不停,每日都發一增刊,竟然宛若去年戰時狀態。
然而,這些增刊卻毫無政治文書記錄,只有往日最後兩張閑刊,所以在東京市井中得了個混號,喚做‘過年七日樂’。
兩張大紙,一張專寫《西遊降魔雜記》,很顯然,這是某人為了力挺呂公相連續爆更的結果;另一張則只寫零散閑雜文章,什麼小詞小賦,什麼奇聞趣事,甚至有馮益馮二官推介東京城裡哪家的姜豉最好吃,以至於成了官家欽定商鋪……當然了,所有人都知道,這張紙上,呂公相幾日內雷打不動的‘原理學概論’才是真正的主菜。
一連五六日,假期期間,呂公相從開天闢地說到格物致知,又從順人慾辨天理說到了功利實用,以及什麼知行合一,實踐檢驗一切,最後還不忘強行說自己是從王舒王那裡得來的感悟……總之,在其餘名儒根本沒機會開口的情況下,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就是透過這種作弊一樣的手段,然後在某人極具政治暗示的推介下,以一種其餘學說根本難以匹敵的宣傳資源,用一種超越時代的方式,強行完成了這個縫合怪學說的概論。
而這其中稍微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邸報以官方身份宣佈了呂公相新學說的名字為原理新學,呂公相這幾日也是在做‘原理學概論’,但是老百姓和士人還是按照氣學、新學、理學、關學洛學什麼的命名方式,給這個明顯是強行縫合了舒王新學、呂氏道學外加新天理論的學說安了一個‘原學’的簡單名字。
畢竟嘛,大年初三的那片文章就說了,天地結束混沌以後,很快天之原便形成了原子,然後原子按照天理構成特定物資細微分子,然後分子們堆積在一起就成了天地萬物……換句話說,天地萬物都是天之原經過原子這個基本粒子構成的……這個說法大概是尋常人唯一能聽懂的一點東西。
那麼說它是原學,也就是原學了。
當然了,該來的總得到來,七日假期結束,一直尋不到假期邸報增刊門路的青山先生胡安國直接堵住了鴻臚寺大門,而此時正經來上班胡銓也沒有再做遮掩,卻是主動接受了胡安國的投稿,並保證將投稿放在下一期邸報上。
且說,漢儒五德輪回之論,天人感應之說,從政治角度而言,經歷了唐朝中後期佛道兩家的沖擊、五代殘唐的殘酷現實洗禮,到了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基本上走向了政治上的死亡;而從思想角度來說,同樣是從見識到了佛家沖擊的中唐韓愈開始,所有儒家有識之士也都漸漸拋棄了漢儒舊學,轉而尋求新的、適應時代的新儒學。
說白了,中國的傳統社會精英們絕不是傻子,五德輪回、天人感應這一套到底行不行,他們身為親身經歷者、實際執行者,怎麼可能不清楚?不明白?
但是關鍵在於,社會問題擺在那裡,漢儒不行,漢代經學不行,你得拿出新路數才行!而且經歷了這麼長時間,儒家早已經跟整個社會合為一體,且在政治上擁有了不可置疑的權威性,這就導致你想改革也得從儒家內部捯飭、回歸到儒家經典進行捯飭。
不然呢?把儒家這層皮扒掉,來個休克療法?
所以,到了宋朝以後,範仲淹、王安石,然後張載、二程,再到眼下胡安國這些人,是個有思想的社會精英,就都在研究相關問題,試圖提出一種新儒學來應對社會問題,順便繼承漢儒的舊學術,繼續維護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文化成果。
而回到眼前,呂好問既然開始咬牙做這個原學聖人,就已經做好了被火藥罐炸到烏七八黑的準備。而胡安國作為眼下承上啟下走得最遠的一位大儒,也是眼下肉體距離最近的一位道學名家,他的反擊也幾乎是所有人都能預想到的。
而且不得不承認,胡安國作為研究這些問題一輩子的專家,到底是肚子裡有貨的,他上來便從自己學術角度,指出了原學的一個巨大問題——呂好問的原學沒有‘氣’這個概念,或者說呂好問的原學從根基上沒有‘氣’的位置。
要知道,胡安國自己的學說將一切都放到氣上是有緣故的,絕不僅僅是從張載、二程那裡直接接受了某些神奇的觀點,照著填鴨而已……幾乎所有道學家都強調氣這個概念的重要緣故在於,氣是無形的,同時充斥著整個世界,偏偏它又明顯能被人感知到,而且還可以透過呼吸這種現象與人本身連結起來,繼而影響到思想與道德這兩個概念。
換言之,氣是被這個時候的道學家、理學家們精心挑選出來,連結自然界與人、生命與非生命、有形與無形、內與外這些複雜哲學概念的中介概念,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以氣的形式進行相互轉化的。
所以,雖然各家之間有些概念上的差距,比如胡安國這裡的氣的概念就格外大一些、廣一些,其他人可能少一些,但無論如何,這個‘氣’的概念在道學中都有極為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而胡安國說呂好問的原學不講‘氣’,其實是在說呂好問的原學沒有解釋清楚生命、道德與自然界的根本聯系,沒有將宇宙萬物跟人跟儒家那些東西有機的聯合起來……這當然是一針見血,一腳踹在了七寸上面。
說白了,什麼叫人身本物?
人這種神奇的東西,可以有思想有道德的東西,怎麼就是物了?你說物載天理?難道石頭也會思考?
這種疑問,不止是胡安國這些專家才會有,稍微有點儒學常識的人都有,而如果不能迎面擊敗胡安國的這一波質疑,那這個原學哪怕是強行靠著官家的偏心與呂好問的政治地位成為官方學說,那也最多是另外一個舒王新學,不可能起到統一思想這個作用的,下面的理學和道學還是會自己走自己的路,並且最終佔據主流。
於是,建炎五年的元月,在很多外地帥臣和武將懵逼的情況下,邸報開始以一種只在京城內部發行、每日一增刊的特殊形式,充當了學術交鋒的戰場。
大年初八,春耕都尚未開始,邸報上便正式刊登了胡安國和許多其他大儒對‘原學’的攻擊與質疑,支援與討論。整整兩張紙,再無閑雜文章故事。
而這其中,胡安國因為心裡有貨且氣貫長虹,所以最為有力,其餘的反對者,大概是因為畏懼呂好問的學術、政治地位,外加估計趙官家的姿態,則不免顯得有那麼一點小心翼翼。
對此,呂公相依然保持了冷靜與從容,這一期邸報增刊,他沒有理會其餘那些蝦兵蟹將,也沒有針對胡安國的長篇文章細細補全自己的性命道德、內心外物這些複雜哲學概念,以為原學作辯護。恰恰相反,平日溫吞的呂好問只是以一種論斷而平淡的語調,說出了原學中‘氣’的本質。
按照他的說法,氣也是一種物質,且只是一種物質。它其中蘊含天理是不錯,但卻與石頭、竹子、水、冰、土壤並無區別!而人之所以覺得它特殊,只是因為人在氣中,如魚在水中,很難察覺它的物質實態而已。
這話,看起來只是在按照胡安國的質疑,敷衍而倉促的補充了原學中‘氣’的概念,但實際上卻是以攻為守,且直接插入到了胡安國等其他道學派系的心髒上……因為如果氣只一個如同水、土一般的普遍性物質的話,那這些人的學說到底算什麼?
而更關鍵的一點是,從窮究真理的角度來說,氣怎麼可能是水一般的物質?浩然正氣明明是個道德概念好不好?
總之,這種荒唐的言論,立即激怒了胡安國和京城中的許多其他道學名士。
畢竟,眼下大家都算是在探索,如果只是學術討論,出一點點問題是可以繼續商榷的,但問題在於,呂好問的原學明顯是要取得官方支援,然後推行天下的,而如果天下人都把氣當成一種尋常物質,那自家的學說還要不要了?
而且還是那句話,氣怎麼可能只是一種物呢?原學有著這種荒謬的基礎性錯誤,怎麼能成為官方學說呢?
王安石都知道將一些問題空置下來好不好?
於情於理,不管是要滅除異端邪說,還是為求保全,都不能任由這個原學這麼堂而皇之繼續發展下去了。
完全可以說,此次論戰,雙方僅僅是交馬一合,便再無商榷餘地,陷入到水火難容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