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納悶的說:“二哥,不是不一樣,而是太一致了。”
張小虎奇怪道:“一致了,怎麼又不好?”
張小花說:“二哥,你不明白的,其實我也不明白的,你還記得我以前學的拳法,很少有跟人家教的一致的,都是記憶中跟人家教的招式有細微的差別,可這從拳譜中學的怎麼就跟拳譜一模一樣呢?我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張小虎說:“你學拳法還真奇怪,誰不是學的跟拳譜一樣的才好,你倒是希望不一樣,那你有什麼感覺?”
張小花苦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呀,總之,感覺就是不對勁兒。”
“嗯,不對勁兒就不對勁兒吧,明天再說,今天時辰已晚,還是早點睡覺吧。”張小虎沒好氣的說,對於張小花的話倒是沒有放在心上。
等張小虎吹熄了油燈,張小花依舊是沒有睡意,在黑暗中瞪著眼睛,仔細在腦海尋找那不和諧的感覺,直至子夜的到來。
接下來的數日,張小花也沒再弄明白倒是是哪裡不對,他索性把這個感覺扔在一邊,專心的記憶拳譜和嘔心瀝血的讀基礎課程《說文解字》,在李錦風的英明決策下,張小花已經能獨立的學習這部“最基礎”的啟蒙書本,那厚厚的一本,已經被他生生學到一半,看的李錦風也是暗暗的撇嘴,暗道:“這廝還真不是一般的蓋,居然能把《說文解字》背了半本兒,若是說給書院的書生聽了,還不讓他們都羞愧的跳井?不過,我是不是也該跳井的?當然不行,若不是我這個睿智的先生,這廝如何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我可是居功至偉的。”
其實,這時關於《說文解字》的學習,都是張小花自己在看了,李錦風已經給張小花加擔子,居然已經把自己在書院讀的一些書給他看,還恬不知羞的說:“這都是啟蒙的孩童學的。”
當張小花反駁說自己在郭莊怎麼就沒看到學童們學這個的時候,李錦風總是嘿嘿冷笑,道:“在郭莊那是郭莊的教育水平,在平陽城則是平陽城的教育水平,很多人都擠破腦袋送孩子到平陽城來學習,是為了什麼?是因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這平陽城的教育水平高,且不說平陽城的學館多,招收本地的學員多,來這裡啟蒙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往更好的學院學習,就是這啟蒙的書本也是別的地方沒有的。你有機會學習,還不專心的去鑽研,還在這裡唧唧歪歪的想別的,想想你小的時候,沒書讀的渴望,再想想其它地方想跟你現在一樣讀書的孩子們,你還好意思不好好學習嗎?”
張小花被這些話所擊倒,想想自己好像真的很“悲慘”的、沒有書讀的童年,愈發的在李錦風的鞭策下,勤奮學習,就差沒有頭懸梁錐刺股了,當然這還是李錦風看著他受傷的份上,才沒有動手。
有付出就有收穫,在非人的學習環境中,張小花取得了異常優秀的成績,雖然沒有經過考試,但從他平日跟李錦風說話時,引經據典,時不時一個成語,就很難看出他一兩個月前還是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而現在幼稚的臉上已經閃爍了儒雅的氣質,點漆的眸子不時露出智慧的光芒,任誰看都會以為他是一個學有所成的莘莘學子。
這些還僅僅是一些表象,是被李錦風和張小虎所知的,至於他在拳譜學習中的成就,說起來就更匪夷所思了,剛開始張小虎還是一本一本的借,後來那書館的管事露出一些疲憊之意,讓他一次借兩本,本以為能拖延他兩日,誰知張小虎第二日又來還書,管事徹底無語,想著這個事情反正已經稟告曲三爺,既然曲三爺沒有發話,那隻好自己倒黴,多記錄就多記錄吧,就當是前幾年休息的多了,今年付出一點利息,也就不再囉嗦,任張小虎是借一本還是兩本,只不過每日一還倒是雷打不動。
其實,張小虎自己也是納悶的,剛開始還以為張小花真的是在讀拳譜,認真的記憶,因為畢竟他還跟自己討論過南枝拳的,可後來看他一本拳譜也只是在天色快晚的時候才看,等到了掌燈就扔在一邊,手腳也不比劃一下(嗯,張小花倒是想比劃,可也得能比劃呀),這哪是在看拳譜,說是看畫冊,打發時間倒是合適。
等他開始接兩本的時候,張小花依舊是一本接一本的看,看完就扔在炕上,張小虎就坐實了自己的猜測,弟弟肯定是在打發無聊的時間,或者在找適合自己修煉的拳法,等傷好再修煉。本想說他幾句,讓他稍微認真一點的,但一想到傷好後,張小花就會發現自己無法練武了,張小虎這個嘴就怎麼也張不開的,“算了吧,隨他去吧”張小虎暗想:“左右自己只是去書館借一下書,就當是鍛鍊身體了,他能這麼看書,也算是認字,最好是看著看著就煩了,以後不想練武,遂了李錦風的願,讀個狀元出來,那才是好的。”
可是,想想過段時間,張小花就會發現自己無法練武,那自己該怎麼安慰他呢?
想想就頭疼。
時間飛逝,在大家的關懷下,張小花的傷勢慢慢的好轉,醫館的大夫也是定期來給他換藥,檢查骨骼的恢復情況,等到天氣漸涼時,手腕的傷勢已經大好,手掌和手指的斷裂依舊還在正常的恢復中,只是張小花偶爾動動手,也不是很疼的。由於張小虎的細心照顧,張小花的骨頭也並沒有長得不齊,或者長歪的情況,讓那檢查的大夫大為滿意,其實張小花這次受傷也極為兇險,得了曲三爺的叮囑,那大夫也沒有明說,餘得宜紫砂掌的內力可是非比尋常,若是十成十的打在張小花毫無內力保護的拳頭上,那張小花的拳頭必定是會被內力震得粉碎,根本就沒有再接起來的可能,那張小花這右手可真的是廢了,而餘得宜只是借了張小花的拳頭收力,只是有二三成的內勁擊中張小花的拳頭,結果就是把手腕,手指,和手掌上的骨頭給震裂,並不僅僅是關節處的斷裂,所以張小花這手雖說沒有全廢,但卻是不能使力,用力大了,肯定會重新把長上的骨頭拉斷,所以,就更不能說是習武。
是故,當張小花再次詢問大夫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打拳的時候,讓那大夫很是皺眉,思索片刻,才說:“再等等吧,過段時間再說,等天氣完全涼了,你也許可以打拳的,不過,你要記住這三五年之內不論是打拳和幹活,千萬不能用力的,否則這骨頭,還會斷裂。”
張小花一聽天涼了,就能打拳,已是萬分高興,至於三五年不能用力的話,卻是沒有入耳的,自己輕輕比劃就是了。
於是,他就天天的盼著天涼。
而一邊的張小虎看著弟弟一天一天的好起來,心裡自然非常高興,不過另外一樁心事又讓他心煩。
這從郭莊出來也有四個來月了,一直沒有給家裡捎個訊息回去,想著家裡爹爹和孃親翹首以待的樣子,張小虎的心裡就很焦急,剛來的時候,自己和弟弟沒有安置住,也沒想到給家裡捎信,接著就是弟弟受傷,更是不能讓家裡人知道,現在弟弟的傷勢大好,也是該給家裡報聲平安了,可自己在平陽城無親無故,也不認識別的人,並不知道有誰回魯鎮的,這訊息該如何回報呢?
隨著張小花傷勢的好轉,他的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的“御用先生”李錦風早已不再每日都來,現在已經是隔幾天才出現一次的,每次來倒都是給張小花帶不少的“啟蒙”書籍,供張小花閱讀,並詢問張小花閱讀時的疑難問題,一一解答,其實張小花除了閱讀以外,還一直都練習寫字的,每次張小花也都寫字給李錦風看,而每次李錦風問了張小花閱讀的情況,再看看他寫的愈發圓潤,成熟的字,都是砸吧砸吧嘴,不置可否,張小花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可能不太好,李大哥不好意思說自己,以後的學習更加用心。
可張小花卻不知,李錦風每次來督促張小花的學習,都是一次自信心被張小花打擊的沮喪之旅,每次看到張小花的長足進步,他都忍不住像向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才嗎?這,實在是讓正常人心寒呀。
而最讓李錦風心疼或者興奮的是,那本《說文解字》的基礎教程早就被張小花翻的透透爛,這都是什麼習文的人啊,李錦風不敢想象,拿著字典背的主兒,只能是生猛的牛人。
而當李錦風詢問怎麼背會的時候,張小花一臉的想當然,剛開始確實難呀,可後來的東西都是前面字詞的重新組合,用心記就是了,最後的一個階段,他都是十幾頁十幾頁一起看的,說得李錦風再次翻開那本《說文解字》,確認自己並沒有拿錯。
當然他也很高興自己這個方法的正確性,幻想著以後自己失業,可以找個幼教,這個看起來很有前途的兼職。
而張小花絲毫不知道李錦風的想法,他只是想著自己做了人家平陽城普通孩童都會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喜悅,他的喜歡深深的藏在拳譜之中。
書館的拳譜已經被張小虎借完了,也就是說,張小花把蓮花鏢局習武館中所有的拳譜都閱讀了一遍,此時的張小花,腦海中已經記憶了一百多套現今江湖中流傳的拳法,每套都是完整版,並沒有遺缺,張小花這段時間的記憶力,沒有讓張小花失望,現在的張小花早晨醒來已經不再時時的回憶頭天的拳譜,因為他知道,只要他願意,那個小小的人影,會把他想知道的那個拳譜,在任何時間從頭到尾打上一遍的。
除了自己不能動手打拳,張小花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每日三餐,餘得宜並沒有因為張小花傷勢好轉而剋扣飯食的質量,令張小花對他的印象大好,偶爾餘得宜來房間看望張小花,張小花也是和顏悅色,不像初始那般有些怨念,現在想來餘得宜也確實是一不小心吧,雖然這個一不小心的後果有些嚴重,但好像聽李錦風說,這些紈絝子弟都有這些小毛病,比起旁人,至少他這個道歉的態度和行動,是好的多,比如,張小花一直都很記恨的魯鎮那些人。
一經對比,張小花自然對餘得宜不再厭恨,更別說因為受傷,自己居然看了無數的拳譜,想著這些,張小花做夢都是要笑的。
(請投推薦票!!!請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