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也淡定地回應道:“我就是檢視公司的統計資料,發現有些公司的科研部門完全是在閒置。
他們沒有起到促進技術進步的應有效果,我才把他們捏合起來組成一個公司。”
嚴集亮帶著張知在外面觀察每個研發部門。沒有去打擾他們。
他們走進一個研發部門後,嚴集亮重點介紹。
“張總,這是我們的氫電池研發部門,孫謙已經摸清氫電池的原理。
他轉而投入到新元素的探索上。
這個氫電池研發部門,就是在原來物理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
我們現在已經研究出高能量密度的電池。
它的充電和放電都很快速,具有很好的適應性。”
他們繼續向下個區域走過去。
張知發現這裡面的人在用各種方法,驗證一種新的材料加工方式。
他們好像是操縱一種場,來改變材料的分子間隙。
他不記得公司有這種材料加工方式。用疑惑的目光向嚴集亮看去。
嚴集亮仔細的給張知介紹道:“張總,這就是我所說的,兩個研究部門互相碰撞產生的智慧火花的例項。
他們一個是原來研發高能量磁場加工技術的科研小組。
一個是想研究出用引力場加工材料的科研小組。
他們經過多次實驗,研究出一種複合力場。
它可以壓縮材料的分子間隙,獲得有特殊價值的材料。
比如把石墨壓縮近百倍之後,它竟然變成了非導體,硬度也很驚人。”
張知看到這又是一種,公司的科學家獨自研究出來的技術。
這已經能證明,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已經很強。
他讚歎道:“這種技術有很高的應用前景,每種材料記錄好資訊後,就密封儲存。
我們不知道,在某一時刻某種材料起到什麼決定性作用。”
張知繼續向前走,他看到研究澱粉塑膠的實驗室。研究高能鐳射的實驗,等等數不勝數的研究專案。
這些正在研究的專案,才是公司獲得足夠競爭力的保障之一。
他們參觀了一圈,科技公司的各種研究專案。
最後嚴集亮帶著張知來到,一間安保最嚴格的實驗室中。
張知看著實驗室中,有一個數百平米的模型。這正是他設計的反正重力航天器。
嚴集亮向他介紹道:“張總,這是我們模擬你設計的反重力航天器圖紙,按照比例仿製的實驗模型。
他現在完全無法啟動,我們試製的反重力裝置,它的能量轉化率有些低。
啟動時需要龐大的電源,它的速度還很慢。看來我們還是沒有找準方向。”
張知沒有聽嚴集亮繼續說下去,他檢視這個航天器的詳細資料。
整個實驗室中,隨著她們的到來,都寂靜下來。只有張知翻資料的聲音。
越看這資料,張知的臉色陰沉。
他們所做的事,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
這是用一隻馬,想去拉動一輛滿載的大貨車。還想在高速公路上超過其他汽車。
方向完全是南轅北轍。目標錯了,再努力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