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蕭衍出身於南朝王、謝、袁、蕭四大望族之一的蘭陵蕭氏,在齊和帝中興二年四月,蕭衍起兵代齊為帝,以禪讓的方式在建康即帝位,改國號為梁!
建立了南朝歷史上第三個王朝,開始了其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治……
蕭衍前期勵精圖治,算得上是一代賢君,但是他對於宗室過於放縱,甚至發生宗室謀反弒君,也不過多追究的古代奇觀,南梁蕭氏政權亡於蕭衍對宗室的縱容。
實事求是的說,在梁武帝蕭衍做皇帝的前期是頗有建樹的,蕭衍對於政事極為認真,甚至到了“日常一食”的地步。
在梁武帝的支援下,推行了系列尊崇儒學、獎勵耕織、重視流民、發展生產的措施,因此在其統治前期出現了“蔚然興焉,雖疵而未醇,華而未實,固東漢以下未有之盛也”的局面。
這是對梁武帝在位的經濟和政治穩定發展做出的極為高度的評價。
梁武帝自己也認為他的統治是固若金湯,毫無破綻。就這樣看似繁榮的治世,卻被侯景區區八百鐵騎攻破建康。
“入而圍天闕,勢如破竹,易若轉圜,萬里靡沸,四方瓦解,社稷淪胥,龜玉毀廢,事非一夕,其所由來漸矣。”後來的侯景之亂只是加速了蕭梁政權的瓦解。
史家對蕭衍的評價“則雖有豐功偉績,終不能蓋其大惡”,也是極為正確的。
當侯景開始亂梁時,皇室和平民的矛盾就不斷激化,最後蕭梁政權在侯景之亂後很快解體。梁武帝“急於黎庶,緩於權貴”系列舉措,最終導致侯景在極短的時間內瓦解了蕭梁的統治!
公元502年,梁武帝蕭衍正式消滅了蕭齊王朝,建立了蕭梁王朝。自此南朝進入了梁武帝統治時期。同時期的北方,一代明主北魏孝文帝元宏病逝,年僅33歲,他那年幼的兒子元恪繼位,也不過才3年而已。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皇帝?於是在公元505年開始,梁武帝蕭衍,組織了一系列的北伐活動。
首次登場的便是以臨川王蕭宏為首的北伐,這次北伐雖然蕭宏的表現一塌糊塗,但卻誘發了鍾離之戰,在韋睿、昌義之、曹景宗等人的努力下,最終導致北魏慘敗,死傷接近30萬人。
嚐到甜頭以後的梁武帝蕭衍,立志收復南齊丟失的重鎮壽陽。
甚至在公元514年,不惜動用30萬勞工,建造了規模浩大的浮山堰,結果浮山堰垮塌,導致方圓數百里的數十萬百姓死傷慘重,可謂是得不償失。
浮山堰事件以後,梁武帝開始有點兒慫了。畢竟自己登基沒多久,國力尚未完全恢復,哪能這麼瞎折騰呢?
於是梁武帝開始休養生息,著重發展生產力!
那麼北伐事情就這麼忘了嗎?那是不可能的!梁武帝始終記著北伐,只不過他換了一種方式,那就是以小博大!
北魏內亂不止,梁武帝覺得以小博大也可以取勝。
北魏到了孝文帝改革以後,國內矛盾日益尖銳,尤其是宣武帝元恪在位後期,不信任宗室,重用外戚高肇等人,使得北魏朝局逐漸走向衰敗。
元恪去世以後,年僅6歲的元詡繼位,直接導致胡太后亂政,繼而引發了北魏六鎮起義。公元528年,爾朱榮進京勤王,滅了北魏朝中2000多位貴族和官員,等於給北魏高層換了一次血。
在北魏如此動盪的年代,我們的梁武帝老爺子,一邊吃齋唸佛,一邊休養生息,一邊還在動著北伐的小心思,實在是難得啊!
經歷了浮山堰失敗事件以後,梁武帝似乎學乖了,他認為北魏如此動盪,不需要大軍出擊,便能夠攻城略地。
於是以小博大的一系列北伐戰役,就這麼拉開了序幕。
第一次北伐,公元524年,裴、夏侯亶收復壽陽。
第二次北伐,公元527年,夏侯夔、湛僧智收復渦陽。
第三次北伐,公元529年,陳慶之攻克洛陽。
第四次北伐,公元532年,元慶和無功而返。
這四次北伐出兵人數都不算多,以小博大的方針也註定了這幾次北伐的結果。要想收益高,投入資本自然也得大,可梁武帝偏偏不這麼想,你有什麼辦法?
裴邃是南朝名將,率先派遣3000人馬直奔壽陽城下,和北魏揚州刺史長孫稚大戰了9個回合。由於人數太少,後援力量又沒跟上,結果無功而返。
此後裴邃收拾殘部,陸續攻克了狄丘、甓城、黎漿等城。這可把駐守在城父的河間王元琛給嚇壞了,要不是元詡多次催促進軍,這哥們說不定就開溜了,畢竟裴邃太能打了。
元琛到了以後,與長孫稚合兵一處,共計5萬人。此時南梁軍隊數量不詳,但肯定遠遠比不上北魏,否則早就強攻壽陽了。
明年,復破魏新蔡郡,略地至於鄭城,汝潁之間,所在響應。魏壽陽守將長孫稚、河間王元琛率眾五萬,出城挑戰。邃勒諸將為四甄以待之,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偽遁以引稚,稚等悉眾追之,四甄競發,魏眾大敗。斬首萬餘級。稚等奔走,閉門自固,不敢復出。《梁書》
5萬大軍剛出城,就被裴邃埋伏下的4支人馬殺得大敗,死傷1萬多人,自此北魏大軍不敢再出城作戰。可惜沒多久裴邃就在軍中去世了。